10月11日-12日,農業農村部在湖北省宜昌市召開全國果菜茶生產機械化現場推進會,貫徹落實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的決策部署,研究部署加快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化工作。這是農業農村部第一次召開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方面的工作會議,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標志著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在基本實現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的背景下,繼向丘陵山區機械化發起攻勢后,又開始向果菜茶機械化生產發力。近年來各地果菜茶生產機械化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北京:實現生菜生產全程機械化
近日,北京市農業局在通州區于家務鄉舉辦北方地區葉菜(生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暨北京市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活動以“生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為主題,通過作業演示、機具展示等,現場演示生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環節作業技術路線,重點突出起壟、移栽、收獲等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示范推廣,集中展示播種育苗、整地施肥、起壟、移栽、田間管理、收獲、殘葉廢棄物處理等葉菜生產環節可復制、可推廣的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與關鍵裝備。
據悉,目前,生菜生產各環節除收獲外基本實現機械化。北京市生菜收獲大多采用人工收獲,使用機械收獲的很少。而生菜收獲機生產廠家國內幾乎是空白,國外有比較成熟的機型,要實現機械收獲生菜,必須在移栽環節就與使用的收獲機進行配套栽植,以便形成標準的機械化種植模式。
為加快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著力解決生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難題,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主動加強與園區、企業的對接,重點引進生菜收獲機,進行結球生菜和散葉生菜收獲作業演示。通過此次田間日活動,廣泛宣傳推廣先進的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增加農民對新農機的知曉度。
山西:大蔥機械顯身手試驗示范見成效
10月12日,山西省農機推廣總站開發二科技術人員在任躍男副站長的帶領下赴曲沃縣督導大蔥生產機械化項目,重點對大蔥機械化收獲作業進行了技術指導。
省農機推廣總站技術人員先赴北董鄉北下郇村項目試驗區,現場觀摩了大蔥機械化收獲現場演示。現場演示機型為山東生產的履帶式自走收獲機,該機配備1臺50馬力柴油機,僅需單人操作,一天作業面積可達20畝,是人工收獲效率的12倍,可謂便捷高效。演示現場,任站長詳細了解了裝備的結構原理、技術性能等情況。他指出,該機型的作業性能基本滿足農藝要求,但也需要人機配合,農機手需要把握好機具的行進路線和掘進深度,進一步降低大蔥的蔥白損傷率。對于現場農戶反映大蔥施肥機械化程度不高,相關經驗缺乏等問題,任站長建議農機戶可在起壟機上加裝施肥裝置,以此提升生產效率。
在演示結束后,任副站長來到合作社詳細了解今年大蔥生產機械化項目的進展情況,從合作社知悉,2018年項目試驗區已累積完成機械化作業面積600余畝,引進的四臺大蔥機械化生產裝備填補了當地的技術空白。他強調,目前正是大蔥生產機械化收獲的關鍵節點,曲沃縣農機局要搞好項目收尾工作,認真整理和分析全年大蔥機械化生產試驗考核數據,做好技術積累和經驗總結,為下一步在全省推廣普及此項技術打好基礎。
青海舉辦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田間實訓
10月10日,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卓扎灘村馬鈴薯生產示范基地機聲隆隆,幾十臺現代農機具集中演示著馬鈴薯整地、播種、殺秧、收獲、殘膜回收等全程機械化作業,展示出現代農業機械助推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巨大魅力。
馬鈴薯是青海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是全省調整種植結構中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全省種植面積達到8.67萬公頃。近年來,各地農機與農藝相結合,陸續引進、研發不同模式下的馬鈴薯的整地、播種、田間管理以及收獲、殘膜回收等的機械。經過幾年的推廣,農機具得到大范圍應用,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以馬鈴薯機械生產服務為主的專業合作社、服務隊、作業大戶快速發展,通過土地流轉、訂單式機械化服務等方式,開展馬鈴薯機械化服務作業,全省馬鈴薯機具保有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過3000臺,馬鈴薯機械化進入較快發展時期。
此次由省農機推廣站舉辦的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田間實訓活動,旨在打造馬鈴薯生產技術試驗示范的新平臺,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加快綠色環保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與推廣,輻射帶動并全面推進全省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