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限制門診輸液,控制抗生素規范使用等大背景下,輸液行業整體承受著下行壓力。但是面對巨大的政策壓力,各輸液企業也開始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整合,對此仍有一些企業大輸液業務保持著穩定的狀態。如某企業2018年上半年大輸液業務業績進一步提升,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8.25%,達到47.02億元。另有一企業2018年上半年,大輸液業務實現收入同比增長近60%,超過20億元。那么在輸液安全領域,相關的企業又付出了哪些努力?
推動產業升級 包裝材料軟塑化成趨勢
面對政策監管越來越嚴格的當下,這些藥企輸液業務為何仍在進一步增長?筆者在企業走訪中獲悉,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進行產業升級。其中推進包裝材料軟塑化,調整產品結構,擴大軟塑輸液產品銷售是重要方式之一。
據了解,在我國大輸液領域,軟塑包裝輸液產品市場份額正在逐漸上升,其中非PVC軟袋大輸液技術日漸成熟且發展前景廣闊。有關技術人員介紹,非PVC軟袋輸液不與空氣和外界環境直接接觸,是完全封閉式包裝,可有效防止大環境對輸液的污染;另外非PVC軟袋輸液不含有增塑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藥物相容性,且在自然界可以降解,不會對環境、人體造成危害。
軟塑包裝輸液的生產是大輸液行業的一場革命,它為輸液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未來隨著人們用藥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給藥技術的日漸提升,非PVC軟袋輸液或將替代玻瓶、塑瓶和PVC軟袋輸液,成為增長快,銷售額大的輸液產品。
革新制藥設備,提高生產質量和產能
近年來,我國輸液行業隨著“限抗令”等政策的不斷升級,行業整合洗牌加速,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面對新的發展態勢,企業要想更好的生存,一方面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還需要不斷進行工藝革新,提高產品質量和產能。
業內表示,面對國家對制藥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輸液行業在安全方面更需要小心謹慎。比如生產過程中緊抓每一個細節,嚴把質量關。
筆者獲悉,為進一步提高輸液產品質量和產能,一些企業開始引進新的工藝技術,其中智能自動化設備的引進使輸液產品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通過機器換人以后,我們的生產時間縮短了8小時,但是產能卻提高了6倍,且機器操作減少了人工操作帶來的污染,質量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某企業負責人如是表示。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設備革新方面,很多企業都是引進的國外先進設備,而國產設備則顯得相對較薄弱。如某企業便是從德國、瑞士等發達國家引進的吹灌封“三合一”工藝技術,對裝備進行革新。業內表示,面對新的市場動能,國產制藥設備企業應該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更好的應用到制藥生產過程當中。
嚴把質量關,新型輸液檢測方案不可忽視
對于大輸液行業來說,雖然一些企業業務仍在進一步增長,但是隨著國家對大輸液限用的開始,大輸液行業總體呈現下滑趨勢。對于大輸液的限用,其主要原因還是安全問題。因此,面對行業下滑的壓力,制藥生產企業更應該為安全多出一份力。上述說到的產業升級,裝備革新,這無疑都是對大輸液質量問題的一種突破,但是要進一步確保輸液質量,檢測環節這把“鎖”同樣不容忽視。
如輸液袋包裝材料和藥液直接接觸,這對藥液的穩定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加強包裝材料的檢測就非常重要。相關技術人員表示,輸液袋的檢測主要集中在非PVC復合膜軟袋的遷移性、水蒸汽透過性、毒性實驗、溶血作用及細菌內毒素的實驗上。
如今軟塑輸液袋成為發展趨勢,且具有諸多優勢,但是其在阻隔性上仍存在不足。如果阻隔性不好的話,那么水蒸氣滲透就會影響藥物濃度,氧氣的進入更是會導致注射劑變質,對此藥物安全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如何確保各項性能都達標?這自然離不開檢測設備的把關。筆者獲悉,如今在藥用包裝材料檢測領域,我國相關的儀器設備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他們專注于藥用包裝材料檢測技術創新和檢測儀器的研制,為大輸液等制藥企業包裝檢測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為輸液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