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小巧、通體銀白色的機器人,沿著巡檢路線時走時停,撲閃著兩只“大眼睛”上下左右察看,對現場環境、所有設備逐一“過關”、仔細檢查。這是筆者近日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高煤公司百米井下,看到“智能巡檢機器人”執行任務的一幕,它已然成為一線職工的安全好幫手。
“西三運輸巷溫度25℃、瓦斯含量0.02%、二氧化碳含量0.04%、氧氣含量20.9%……”機器人同步傳送巡查信息,崗位工坐在地面控制室,第一時間就能全面掌握井下巷道環境及機房硐室設備運行情況。
高煤公司在掘進迎頭、泵房開創性使用智能巡檢機器人,讓機器代替職工進入危險區域巡檢。機器人每隔一小時巡查一次,精準記錄環境溫度、氣體含量、設備溫度、煙霧預警、異物識別、紅外檢測等信息,一旦發現問題,系統就會自動發出警報,不僅提升了機房硐室的安全管控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檢修效率。據悉,高煤公司井下38個機房硐室目前實現了無人值守,68個硐室實現集中控制。
“智能巡檢機器人”是該公司深化管技創新、強化科技保安的一個縮影。他們堅持以“一提雙優”建設為載體,持續加速裝備升級步伐,唱響了安全高效、智慧美麗新高煤建設的最強音。
井下巡檢設備安全先進,地面的巡查系統同樣充滿“高科技”。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無人機巡檢“首秀”在該公司上演。
銀灰色的無人機在技術人員操控下緩緩啟動,四個螺旋槳快速轉動,逐漸上升,對該公司地面安全智能化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巡查。
“主井井塔電氣、機械設備運行規范。”
“綜修廠房屋頂銹蝕,需及時除銹、刷漆。”
……
技術人員根據無人機拍攝畫面,整理出一條條安全信息,及時發送到地面安全信息管理平臺,由工作人員梳理形成整改任務清單,嚴格抓好整改閉合。
“無人機輕便靈活,可隨時隨地全方位、多角度巡檢高空設備運行及線路安全等情況,將我們的安全監督視野延伸到了以前看不到的‘高度’,杜絕了視覺上的‘盲點’。”該公司地面安全管理辦公室主任叢興春說。
該公司還在地面重要崗點安設“天眼”監控,配合視頻隨動系統,讓所有人員、設備一個不漏、盡收眼底。推廣手持機APP巡檢系統,巡檢人員在任何位置都能隨時接入監控系統,接受指示、反饋情況,實現了“監、管、控”的無縫鏈接。
“我們始終堅持科技保安、科技興企戰略,扎實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將‘機器人’巡檢、‘無人機’巡航等先進手段運用于礦井安全生產管理,為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該公司經理劉真倫說。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