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召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研究“電化新疆”實施方案,提高疆電消納能力。
據電力君了解,新疆電網裝機容量經歷連續6年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底,新疆電網裝機容量達到6576.2萬千瓦,其中風電1690萬千瓦,光伏527萬千瓦,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均居全國第一位,新能源占比達到33.7%。但與此同時,電力行業供大于需情況較為突出,“棄風棄光”現象較重,去年棄風棄光電量約80億千瓦時。
新疆電力消納困難原因有兩方面:區外,全國電力供應能力充裕,用電需求增長乏力,加大了疆電外送的難度;區內,近年來新疆裝機增長快于負荷增長,產業化用電減少,重化工產業用電負荷持續下滑,新能源超常規發展也影響了電力消納。
針對新能源發電與煤電的矛盾,新疆2016年自治區能源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將合理把握新能源產業發展節奏,嚴格新能源項目準入標準,規范新能源項目開發秩序,著力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合理控制煤電建設節奏,全面開展煤電升級改造。全力做好疆電外送,加快準東—華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確保2018年上半年投產運行。
與此同時,為了應對新疆地區光伏、風電消納的難題,2016年年初,農工黨新疆區委會遞交了一份提案給新疆自治區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提案組,提議實施“電化新疆”工程。
農工黨新疆區委會提議:
一是加強新能源電力輸變電規劃工作,及時將新能源電力輸電納入規劃;
二是向國家層面積極爭取,加快建設準東至成都、準東至華東兩項±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盡快開建準東-成都、準東-皖南、哈密北-重慶等輸電通道;
三是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契機,探索新疆向南亞及歐洲輸電新通道。
同時新疆也要積極研究“電化新疆”實施方案,提高疆內電力消納能力,建議在全疆試點和推廣“棄電”供熱。
“電化新疆”工程包括:
在居民采暖、工業生產、儲能等領域,推廣電采暖、工業電鍋爐、電蓄能調峰等電能替代工程。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等領域推廣大型以電代煤(氣)項目,開展電采暖代替燃煤鍋爐的示范工程。積極開展電制氫、電揚水等示范工程。
在國家能源局新疆監管辦出臺進一步規范和推進新能源發電企業與燃煤自備電廠調峰替代交易的細則后,新疆自治區經信委也下達了自治區2016年公益性、調節性發電量計劃的通知。
這份被視為“電化新疆”前瞻的文件對新疆地區的新能源消納、電力供需結構調整提出了8條措施:
1、優先安排水電機組保障性發電量計劃
鼓勵通過市場化手段,積極培育水電替代化石能源增量市場。
2、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
對2015年底前投產的新能源機組給予保障性電量,其中,風電機組700小時,并網運行光伏電站500小時,確保存量發電資產保底收益。
3、合理安排公用火電機組公益性、調節性發電量計劃
2015年底前投產的在役機組,單機容量2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按1750小時安排公益性、調節性發電量計劃;20萬千瓦以下火電機組按1700小時安排公益性、調節性發電量計劃;
2016年新投產的火電機組暫按400小時安排新機組調試運行電量計劃。
4、火電機組發電權替代
已批復關停的小火電機組,發電量指標通過大機組代發獲得一定經濟補償,今年完成年度指標的50%,力爭全額完成;鼓勵在役公用小火電機組通過市場化方式,將發電權指標由在役公用大機組替發。
5、加快電力交易市場建設
6、力爭“疆電外送”電量
7、新建電源項目適當調整建設時序和優化并網時序
8、電力生產運行和監測分析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