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日舉辦的“國際清潔技術與融資峰會暨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第一屆年會”上,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表示,“十三五”環境保護大有作為,環保科技創新和環保產業將迎來重要機遇期,“十三五”期間環保部將大力推動環保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是推動環保重大科技專項和環保重大工程的實施。
他說,“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極限,污染物排放量大、環境質量差、生態受損嚴重、環境風險隱患高等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處于高位,進一步推進環境治理和質量改善的各項工作艱巨復雜。
“‘十三五’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確保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要實現這樣的目標,科技創新是重要的武器。”黃潤秋說,“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圍繞環境治理領域的瓶頸制約,促進基礎性的技術解決方案,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擴大環保產品和服務供給,發展環保技術裝備,以環保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這已成為當前中國解決環境問題的共識。
“可以預見,不斷加速的環境治理將會極大地激發環保科技創新,為環保產業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隨著大氣、水和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計劃的全面實施,今后五年,中國的環保投入將大幅度增加,進而推動環保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黃潤秋說。
他介紹,在推動環保重大科技專項方面,環保部將繼續加快和強化水專項、大氣污染控制技術重點專項、清潔空氣研究計劃等重點科研專項的實施。同時,大力推進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地下水污染治理、危險廢物和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在實施環保重大工程方面,將持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等重大工程。目前已有2億千萬時燃煤機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十三五’期間,必須構建上下聯動的環保產學研用協作機制,加強國家環保科技成果共享平臺建設,建立互聯互通的成果庫和信息服務平臺,建立成果轉移轉化的新機制。”黃潤秋說。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