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ctory:立足現場,塑型未來——專訪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 e-F@ctory推進統括部長水嶋一哉
點擊:4081
A+ A-
所屬頻道:新聞中心
采訪時間:2019年5月22日
采訪地點:中國·北京
被訪者:水嶋一哉 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e-F@ctory推進統括部 統括部長
不論是從工藝細節入手,還是從管理體系開始,變革總是能創造更加靈活的協作機制和更加旺盛的創造力,這也是企業家們推動變革緊抓機遇的主要原因。然而,面對智能制造的時代潮流,如何找到適合的升級模式,如何減少變革中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加成功的幾率,如何既可解決現在痛點也能兼顧未來發展?這些成為當下制造型企業最為迫切解決的課題。
2019年5月22日,由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SAC/TC124)秘書處主辦,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承辦的第十八屆“工業自動化與標準化——聚焦制造裝備及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研討會在北京順利舉辦,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 e-F@ctory推進統括部統括部長水嶋一哉先生出席研討會并在會上分享了《三菱電機所能實現的智慧制造》主題報告。
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 e-F@ctory推進統括部統括部長水嶋一哉
水嶋一哉先生在會議現場接受智匯工業專訪時,詳細講解了三菱電機e-F@ctory的框架結構和技術要素,為企業的智能制造目標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升級改造道路。
共同打造e-F@ctory開放生態
“三菱電機所能實現的智慧制造”既是本次研討會上水嶋先生的演講主題,也是e-F@ctory的實施理念。e-F@ctory立足生產現場進行“人、機器、和IT的協同”以實現柔性生產,降低供應鏈、工程鏈全過程成本,最終幫助客戶提高價值。自2003年提出后,e-F@ctory已經在三菱電機的工廠和眾多客戶的工廠里落地并不斷演進,“2014年e-F@ctory正式服務中國市場,我們與中國企業共同開始智能制造的探索。”水嶋先生介紹到。
e-F@ctory在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三菱電機有著近百年的制造現場經驗和十多年智能制造升級轉型的項目實施經驗,能夠應對現場“應對各種變量生產”“進行預防性維護設備來提高生產率”“有側重地管理提升品質”“實現可追溯性”等各式各樣的課題;其次,e-F@ctory是開放性的方案和平臺,適于合作伙伴共同推進,營造了健康良性的生態系統;第三,根植于精益制造的e-F@ctory推動尖端制造、削減企業的總體擁有成本,以及提高企業價值的特質,能夠幫助企業建立切實可行、符合自身發展、發揮后發優勢的業務模式。
e-F@ctory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現場展示
e-F@ctory如何實現價值創造?
e-F@ctory奉行TVOE(Total Value of Ownership Engineering)原則,通過將FA和IT的融合,提高時間和面積的利用效率,注重對外、對內和能源最優化,保障作業人員和設備安全,提升產品、產線/設備、操作的品質。水嶋先生認為,智能制造需要系統的導入, e-F@ctory通過分步推進咨詢項目、自動化設備改造項目、MES實施項目等一系列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才能實現TVOE綜合價值。
“咨詢”是第一步,“e-F@ctory不是單純為客戶導入一套MES系統,或者導入一套自動化設備,我們會跟客戶一起分析目前遇到的新課題是什么,五年后客戶的業務發展目標是什么,在此過程中客戶需要做些什么。”水嶋先生點明,“我們是基于這些現實問題,跟客戶一起規劃如何一步步執行以達到目標。”
水嶋先生以與中車集團的合作為例,彰顯咨詢流程的必要性。中車集團最初是要求導入一些自動化的生產設備,在e-F@ctory規劃團隊到達現場后,進行相關的診斷后發現,客戶當務之急的問題是梳理生產流程和業務管理流程,是解決生產節拍和生產瓶頸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沒有導入新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梳理,幫助客戶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的周期。”
水嶋先生走訪了很多中國企業,發現很多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三菱電機e-F@ctory專門設立了咨詢服務,跟企業共同梳理目前的現狀和課題,以及預定的目標,“在梳理清晰的基礎上,我們才會協助進行生產設計,或者導入相關的一些系統。”
水嶋一哉先生接受智匯工業專訪
e-F@ctory實現數字化的精益
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水嶋先生強調說,e-F@ctory理念中最為核心的是基于生產現場的數據來進行分析,在IoT技術飛速發展下,可以收集比以往更多的數據,甚至是以前收集不到的數據,對這些數據加以混用和分析,加速了PDCA(Plan、Do、Check、Act)數字化精益化的過程。
然而,IoT技術采集更多數據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挑戰。“這些數據如果全部上傳到云端的話,成本會非常高,而且會浪費非常多的時間來產生一些執行反饋,因此我們專注于在邊緣計算側做一些技術開發和應用。”e-F@ctory架構中,邊緣計算層作為連接生產現場層和信息系統層的中間層,承擔著一次數據收集,數據清洗,一次分析診斷,并反饋至生產現場層進行及時改善的重大職責。“因此我們也在兩年前,基于邊緣計算平臺Edgecross技術上研發了一系列應用,例如數據分析、預測維護等,我們希望借助新技術的導入,提升e-F@ctory解決方案為客戶帶來的智能制造的效果。”據悉,三菱電機未來將進一步在e-F@ctory導入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向人、設備和物自動進行反饋,通過從縮短進度確認時間、縮短行動時間和加快改善頻率,通過可視化、可分析、可改善的數據持續循環流動利用,最終實現數字化精益。
e-F@ctory的關鍵要素
e-F@ctory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正在構建面向未來制造的宏偉藍圖,包括技術領先的工業網絡CC-Link IE TSN、三菱電機邊緣側重點產品MELIPC系列、先進的控制傳感器和機器人技術等,還包括e-F@ctory Alliance聯合660多家合作伙伴開展在軟件開發、SI集成、自動化設備開發等全面的優化解決方案。
同時,e-F@ctory也將開展多方合作,共同應對智能制造新課題。水嶋先生表示將與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簡稱“儀綜所”或“ITEI”)進一步深化合作:首先,在雙方共建的“智能制造綜合試驗驗證平臺”上,圍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提供最佳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第二,雙方在重點領域做技術突破,例如成立預測維護的工作;第三,依托儀綜所搭建的平臺,與中國制造業的組織和企業進行多方會談和探討,促進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
在2018年,三菱電機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也取得顯著的成績,不僅與重慶市政府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與常熟市政府、無錫市政府等產業集群地也加深合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和完整的解決方案。“今年3月,我們和沈陽市相關機構也達成了合作意向,我們希望跟更多的地方企業面對面的交流,希望我們能為一些企業做智能制造的梳理。”
后記:
三菱電機e-F@ctory以“人”為核心,認為數字化的目的是讓人從繁瑣、重復、危險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從而進行更加有創造性的工作。“但是,現在智能制造的人才非常緊缺,我們與國內數百所高校都建立了合作,還發起了‘三菱電機杯’全國大學生自動化大賽,并通過建立合作實驗室、實習、參觀等形式支持理論水平、實踐能力都很高的新型人才培養。”從水嶋先生的話語中,我們能夠看到三菱電機的責任擔當和價值導向。未來智能制造,我們一起努力。
本文系智匯工業原創,轉載標明出處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