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無人機吃飯的大疆創新,以及明明可以靠視覺識別吃飯的商湯科技,最近都開始進入一個新領域:教育機器人。
近日這兩家企業紛紛發布了自有教育機器人產品,并全面推出配套的機器人教育方案。除了產品,各色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的機器人大賽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有報告分析認為,教育機器人的生產,以及機器人教育和機器人競賽正成為一個時髦的藍海市場。但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目前教育類機器人一窩蜂而上,行業或出現泡沫面臨洗牌。
科技公司進入機器人教育領域
提起教育類機器人,人們想到的企業包括樂高、軟銀的“Pepper”、索尼的“KOOV”、優必選的“JIMU”。而現在,更多科技公司開始進入該領域。
6月12日,以無人機著稱的大疆創新正式在北京推出首款教育機器人產品。這款名為“機甲大師Robo Master S1”的教育機器人配備了光、聲、力等多種傳感器,同時擁有強大中央處理器。在推出“機甲大師Robo Master S1”的同時,大疆專業課程團隊還配合推出了多種線上課程,為青少年和科技愛好者介紹機器人原理及相關科學知識。
另一家在近期進入教育機器人生產和教育領域的企業還有商湯科技。上個月世界電信日前夕,商湯科技一口氣推出了SenseRover Pro自動駕駛小車和SenseRover Mini小車等一系列教育產品。當天商湯科技還推出了SenseStudy AI實驗平臺,并聯合商務印書館發布全國版AI教材:《人工智能入門》。
據商湯科技方面介紹,SenseRover Pro是一輛學生可以在上面驗證自己的算法,訓練一臺屬于自己的自動駕駛小車。SenseRover Mini則是一臺能裝進口袋的帶有多種傳感器的迷你小車,專為編程初學者打造,具有體積小、傳感器多、賽道多樣的特點。學生可以使用這臺小車進行Python語言、傳感器使用、電機控制等知識點的學習。
機器人競技大賽盛行
一方面,教育機器人行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另一方面,教育機器人競賽也如火如荼的興起。根據前瞻網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00多項機器人競賽。
據記者了解,目前Robo Cup是國際上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機器人賽事,同時也是學術成分最高的一個賽事。不過Robo Cup的目標也充滿了科幻性和娛樂性:希望在2050年前后組建一支機器人足球隊戰勝當年的人類世界杯冠軍。
據了解,國內規格最高的機器人賽事,有被譽為機器人界“奧林匹克”的“世界機器人大賽”。而在國內面向學生群體的知名機器人競賽包括優必選主辦,面向大學生的“機器人設計大賽”和Robo Genius世界機器人大賽以及大疆的“Robo Master 機甲大師賽”。
“6月1-2日,Robo Genius全球青少年機器人挑戰賽深圳選拔賽作為Robo Genius全球首場比賽,吸引了深圳市20多所中小學100多支隊伍參賽。”優必選方面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本次大賽的主要賽項“綠茵小將”面向6-12歲青少年。參賽學生需自行搭建改造足球機器人,并通過編程操控機器人運動,在比賽當中隨機應變、協同配合,與對方隊伍的機器人同場對抗。
而在大疆創新主導的“Robo Master 機甲大師賽”中,參賽選手運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識自主打造機器人進行對抗。該比賽迄今已有累計近400所高校隊伍、逾2萬名學生參賽。
除了落地的競賽,優必選也與創客星球聯合出品了節目機器人格斗競技真人秀《鐵甲雄心》,以及青少年學習機器人知識的體驗類真人秀《鐵甲小雄心》。
機器人教育市場龐大
據產業研究咨詢平臺前瞻網(下簡稱前瞻)的報告,全球2018年全球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9.55億美元,近5年全球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速始終保持在14%以上。而教育機器人市場在中國國內的發展則更快。2018年中國國內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7.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29.53%,近5年來,中國國內教育機器人市場始終保持20%以上增速快速增長。預計2019年,國內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會達到8.9億元,2024年將會突破22億元。
前瞻的報告表示,國內教育機器人市場發展迅猛的原因首先是學生基數龐大:預計2027年我國小學在校學生將達到最大值約1億人,大大增加教育機器人面對的市場基數。此外疊加政策大力扶持人工智能中小學落地化,大力推廣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編程實驗室及推廣比賽,使教育機器人需求激增。
除了政策推動學校等公立機構對教育機器人需求激增之外,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以及家庭自身對教育機器人的需求也是推動教育機器人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18年,我國K12教育線下培訓市場規模約為4520億元。
不過艾媒咨詢CEO張毅向記者表示,目前教育機器人和機器人教育行業面臨“虛火”,很多機構都是打折機器人教育的旗幟直奔家長的“錢袋子”,機器人教育仍不夠不規范,行業很可能面臨一次“洗牌”。
(審核編輯: 劉傳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