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漁業、船舶修造是海島城市浙江省舟山市的支柱產業。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記者近日在舟山的兩家企業看到,它們在發展與保護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走進位于舟山市普陀展茅工業園區的浙江豐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明亮的生產車間、花園式的污水處理廠……一個綠色環保、高科技現代化的企業形象映入眼簾。
然而幾年前,這里生產車間腥臭彌漫、污水橫流,這家魚粉生產企業還因此成為連續多年的環境行政處罰大戶。豐宇公司總經理張銀照回憶:“當時,客戶都是捏著鼻子進廠,不敢多待,周邊村民更是苦不堪言、投訴不斷。”
綠色轉型,化“危”為“機”。2013年底,在舟山市普陀區生態環保部門的引導下,魚粉生產企業開展整治提升,豐宇公司脫胎換骨,與區域內另外6家魚粉企業合并重組,并按要求對魚粉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淘汰原先落后的魚粉生產設備,引進國內外大型先進生產流水線;新建包括污水處理站、廢氣處理設施、固廢堆場等一系列環保處理設施。
整改帶來意外之喜。豐宇公司對魚體廢水重新利用,研發出酶解魚溶漿。產品一經推出,吸引了國內大型飼料集團前來訂購。緊接著,豐宇公司新建了一座集魚油、魚粉、魚蛋白肽等多品種、多系列產品生產的現代化工廠,目前年加工品種達7萬多噸,年產值達5億元,走在全國前列。
豐宇公司的蝶變,是舟山魚粉行業綠色轉型的縮影。為徹底改變魚粉企業臟、亂、臭問題,舟山從嚴制定實施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出臺《舟山市魚粉行業整治提升驗收標準》,明確全市24家魚粉企業僅保留定海、普陀各1家,并以豐宇公司為樣板,切實增加環保資金技術投入。
船舶修造業是舟山的支柱產業之一,記者在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也看到了類似的變化。
在萬邦永躍公司的船塢,一艘散貨船正在進行船體除銹作業。工人操控著超高壓水射流除銹裝備,高壓水射流讓船體附著的污垢和銹跡無處藏身。船體周圍,看不到滾滾煙塵,也聞不到刺鼻氣味,產生的廢水可通過真空系統及時回收。與傳統干式噴砂作業不同,設備一年能減少使用銅礦砂兩萬噸,結束了以往粉塵彌漫的歷史。
綠色修船技術釋放出環保紅利。不少世界知名船舶公司慕名而來,萬邦永躍公司的修船訂單絡繹不絕,去年公司產值達5.1億元,利潤率達20%。
在萬邦永躍公司的示范引領下,舟山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去年關停“低散亂”修船企業26家,33家企業完成階段性整治任務。
如今,在舟山,不僅像豐宇海洋生物制品、萬邦永躍船舶修造等實現轉型升級、鳳凰涅槃的企業越來越多,而且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層出不窮,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正逐步形成。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