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牌照的發放,意味著我國已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5G網絡不僅帶來了高速率大寬帶、低延時高可靠、海量連接的網絡環境,更為傳統工業制造業提供了新的可能。推進5G從電信服務向產業的新增長點轉變,助力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成為關注的焦點。
給傳統產業提供更多可能
5G看起來只是通信技術的又一代演進,但人們對它的期待比以往任何一次技術更新換代都要強烈。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表示:“5G對于傳統的工業體系能帶來顛覆性變革,到目前為止整個全球工業體系應用無線技術,尚沒有更好的技術可以滿足工業性能,但是5G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所以未來有很大的變革。”
業內人士認為,5G產業將在2020年達到爆發期,智能汽車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智慧醫療等領域將直接受益于5G。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日前發布的 《中國投資發展報告(2019)》顯示,以5G為驅動的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將成為2019年產業投資重點領域的一大主線。智能汽車、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機器人領域都存在趨勢性投資機會。
“5G技術未來將主要應用于移動物聯網,移動物聯網最大的市場或將是車聯網?!惫ば挪坎块L苗圩曾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是5G技術應用最早的一個場景。
據了解,5G具備數據傳輸速率更快、響應速度延遲更低、吞吐量更高等優勢。如在傳輸速率方面,5G的峰值速率為10~20Gbps,這比4G的速度提升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另外,5G的響應速度也將更低,可以達到10Gbit/S。相比于4G,5G可以提供更高速、更安全、更可靠的數據交互。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張立軍認為,5G將為汽車行業注入新的動力,不僅會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為整個交通生態圈、城市規劃帶來重大影響,還將通過車輛物聯網計算,有效降低整車企業及車主的社會成本。例如,通過5G的后臺交互,可以更快速地在AI智能中心全網監控整個路況,不斷改善用戶在使用當中遇到的障礙,然后通過OTA的升級解決問題,幫助車主實現智能出行。
在5G到來之時,不計其數的工廠已在為實現工廠全面智能化摩拳擦掌。復旦大學信息學院的鄭立榮教授表示,對于全實時的智能無人工廠,需要延時更低,要10微秒以下。這顛覆
了現有行業的心態,也是工業4.0奮斗的目標。在這個網絡當中,對新一代智聯網絡帶寬需求和延時需求要求很高。5G還意味著實現未來遠程醫療顛覆性創新。鄭立榮認為,目前的網絡還是無法實現遠程實時操作機器人。沉浸式遠程機器手術和遠程醫療服務,需要智聯網的實時保障服務。5G能夠做超聲波,做圖像傳輸。但是要真正做遠程手術,要多地的多方協同,目前的30毫秒是無法實現的。類似這種多地多方協作的遠程手術,需要沉浸式的網絡,需要延時10毫秒以內,才能保證實時服務,因此,5G走到沉浸式智聯網還有很多路要走。
工業企業積極推進5G應用
當5G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就如同行業專家所說,企業要以市場和業務為導向,積極推進5G融合應用和創新發展,為更多的垂直行業賦能賦智。面對旺盛的5G行業應用需求及5G商業合作模式的改變,需要包括運營商、設備廠商以及終端廠商在內的產業鏈每一環進行深入協作和溝通,優化網絡體驗,構建健康、完整的產業生態。
“5G的現有特點,非常契合新一代機器人的需求?!?作為國內最早接觸并參與5G在工業領域可行性驗證的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松已經同眾多行業巨頭建立了對接——新松與中國移動共同建立5G創新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完成基于5G環境下,機器人設備的測試和驗證。與華為、中興等企業合作,共同研發基于5G技術的數字化工廠雛形。
作為5G的引領者,華為公司副總裁楊瑞凱表示: “經過將近10年的研發和加強投入,我們現在有了2570個與5G相關的專利標準。從芯片到網絡到終端到基站,我們成為提供全球5G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公司?!苯杖A為公司也表示,華為將憑借端到端全面領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國5G網絡建設和5G規模商用。
據記者了解,從2018年4月份開始,華為已經在中國40多個城市與中國三大運營商開展了5G規模商用試驗,包括城區、室內、高速公路、地鐵等多場景實測,均已達到商用標準。此外,華為還在電力、制造、農業、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積極展開了探索與嘗試。
“我們希望成為電子制造業的5G智能工廠標桿。基于5G以及智能制造為基礎,建立基于立體倉和空中輸送線這樣的園區物流系統,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的數字生產和智能化運營?;诰W絡基礎設施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智能工廠,這是我們的規劃?!?中興集團總裁蘇表示,中興與三一重工已形成以5G技術和工業領域深度融合的研究,特別是在工業園區的安防、遠程駕駛等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
在廣汽研究院無人駕駛技術總監郭繼舜看來,5G時代的到來不僅可以使自動駕駛更安全,還可以使自動駕駛車輛量產的成本更低。據郭繼舜透露,廣汽研究院一年前已經開通了5G的相關測試,并建立了5G基站,在基站完全覆蓋的區域,智能網聯汽車實現了完全無人駕駛,不需要任何安全員,并且24小時運營。長安汽車與騰訊成立智能網聯汽車合資公司所研發的車聯網產品會搭載在長安汽車最新車型上;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研發的斑馬系統已經在上汽旗下車型中應用。
(審核編輯: 劉傳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