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于10月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據報道,“創新”將成為兩國對話的重要議題,雙方將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工作。日前,中國并購公會與德國聯邦并購協會正式簽署《中國-德國企業并購合作沈陽宣言》,明確以中國東北地區作為重要的合作基地,支持雙方企業參與中德(沈陽)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打造“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合作平臺。
這將是默克爾就任德國總理后的第8次訪華,屆時她將成為西方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在任上訪華次數最多的領導人。而與其他的西方元首不同的是,默克爾在中國留下的足跡也遍布神州各處:上海、南京、西安、廣州、天津、成都以及即將前往的安徽合肥。
目前,德中企業都在尋找合作伙伴,在創新方面還有更多合作空間。同時,中國還開展了一些與“工業4.0”相關的技術研究,德國企業對此亦感興趣,希望尋找合作機會。
分析認為工業4.0將成為中德重點合作領域。
機器人
公司是國產機器人行業龍頭:公司產品涵蓋工業機器人、潔凈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擁有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及最齊全的機器人產品線,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26%;通過大客戶戰略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在35%、21%附近,明顯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并穩中有升;公司每年獲得的政府補助甚至超過公司的研發費用支出。
機器人行業景氣度持續: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在過去十年年均復合增長率32%,但目前制造業機器人滲透率仍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及機器人應用領域的擴大,預計未來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仍將維持30%以上的增長,2017 年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57億元左右。假設國內企業占有率提升到35%,對應市場空間265億,與2014 年的115 億相比,仍存在130%增長空間。服務機器人目前市場規模約50億美元,隨著技術成熟及成本降低,未來或將超過工業機器人,成為新藍海;對技術輸出型企業而言,成套裝備及自動化生產線具有高毛利、低存貨優勢;機器人零部件存在較大的國產化空間,尤其是伺服及減速器。
多點布局只待全面開花:公司以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為核心技術,在汽車、電力、電子電器、食品醫藥、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布局;堅持技術領先,公司承擔多項國家級研發項目,引領機器人行業發展方向;全面布局控制器、伺服、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成立新松智能,旨在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實現外延式增長;2012 年以來,來自特種機器人領域的訂單近10億,與進口機器人相比,公司在軍工領域具有絕對優勢。
產能擴張后將重現高增長:2010 年以來,公司收入復合增長率約29%,訂單數量復合增長率約41%,明顯高于收入復合增長率,產能不足是公司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杭州和沈陽兩地產業園建設進度約60%,在兩地產業園達產后,產能不足狀況將大幅改善;公司非公開發行2015年6月獲得批復,預計年底前實施完畢,如果非公開發行投資項目進展順利,公司產能將增長2倍以上,重現高增長。
海通機械
工業機器人集成自動化(工業2.5),離散型智能制造增速可期。在中國,流程型工業智能制造目前的滲透率已較高,行業訂單增速平穩(增速高低排序依次為發電、鋼鐵、醫藥、化工、食品、有色、建材)。離散型智能制造(汽車、3C、家電)目前滲透率較低,需求彈性較大,個別子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真正能提供較好離散型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公司訂單增速非常高。
2015年是智慧工廠元年。智慧工廠=機器人集成自動化生產線+MES、ERP。1)車間內設備電子看板可以顯示各類工件的加工參數,加工過程中的質量追溯信息等高級信息;2)智慧工廠自動化工位的數據和信息是設備自動采集并上傳;3)智慧工廠的生產計劃、控制、執行是與ERP系統直接相連并自動生成。智慧工廠的推行需要對工廠內部的生產流程實現無盲點覆蓋,成本回收大約在3-4年,大型企業、國企開始紛紛采用智慧工廠方案。
智慧工廠的自動化形成規模后,信息化(MES)應用黏性大。智慧工廠包括自動化部分和信息化部分。一般工廠流水線配置n條,投入在幾千萬至幾億,固定資產投資大概占一半的設備投資。信息化部分包括MES、ERP、PLM等。MES軟件投入在100-700/800萬,ERP軟件投入在1000-2000萬。自動化形成規模,MES軟件就可以提供較好的客戶黏性。
智慧工廠信息化全面發展,應用部署、維保、二次升級均有可觀市場空間。目前的大趨勢是企業將產值10%投到信息化建設上,國際上平均每年投入維保15%,國內軟件維保費10%-15%,但存在浮動,如企業不投入運維費用,遇到問題單獨購買,或保質期結束后直接二次升級。目前企業構建純軟件的應用管理平臺費用不一,集團級在500萬以上。集團級分期的,毛利率可達到70%。
家電行業智慧工廠元年,市場空間以千億計。家電集團們正在上各類主要基地智慧工廠的首臺套。美的中國6個生產基地,僅空調就要在自動化方面投入50億元。“這50億元將用在生產線升級的研發和購買機器臂等方面,未來美的空調生產線要達到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美的還有其他家用電器,絕大部分招標都是首標。中國家電數家巨頭,十幾類產品,細分品種更多,市場空間以千億計。
3C集成行業適合中小企業發展。3C行業是汽車行業之后,自動化應用可以爆發的子行業。3C行業產品更新周期較快,機器人集成自動化生產線投資回本周期要求在2-3年,較難出現大規模的智慧工程替代。我們認為,產品更新周期初始為最佳投資窗口,領軍企業市值由30-40億向70-80億進階為較大概率成功事件,如突破百億市值,其投資可持續性有待深入觀察,比較適合中小企業發展。
慈星股份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全電腦針織橫機、電腦無縫針織內衣機及電腦高速絲襪機、工業機器人及相關系統集成等,是電腦針織橫機市場龍頭,市占率達30%。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0億元,同比-8.78%;歸母凈利潤1.18億元,同比+174%,主要原因是:下游毛衫行業市場不景氣導致營收下滑,公司加強了買方信貸規模及風險的管控,大幅減少了資產減值損失,實現了扭虧為盈。
盈利能力顯著提升,系產品結構變化、費用下降信貸管控所致
前三季度毛利率38.79%,同比-0.09pct,原因在于產品結構變化(高毛利率的鞋面機占比提升)和營業收入下滑幅度略大于成本所致。報告期內,三項費用合計21%,同比-4.44pct,系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下降導致(人民幣貶值及利息增加)。另外,由于公司加強信貸管控,資產減值損失大幅減少80%,實現扭虧為盈。我們預測,隨著產品結構優化和信貸管控嚴格,盈利能力將持續提升。
下游針織企業設備升級需求不斷飽和,電腦針織橫機市場進入寒冬。公司是行業龍頭市占率達30%,遭受市場下行直接沖擊,銷量從2011 年2.8 萬臺調整到2014 年0.9萬臺。公司推陳出新,2006年的內衣機、2010年的絲襪機和2013年的鞋面機已顯著貢獻業績。新品自動對目縫合系統可提升一倍效率,已用戶試用,即將迎來訂單爆發。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海外業務占比從2013年12%提升到2014年39%。隨著產品結構優化和海外市場拓展,織機主業有望觸底回升。
內生+外延全面布局“工業4.0”,毛衫定制打開成長新空間 自2013年開始,公司通過并購的方式,覆蓋了從工業機器人到各個行業系統集成,全面布局“工業4.0”。今年系統集成業務有望貢獻1億營收。“工業4.0”概念產品--毛衫定制平臺除了童裝個性化需求還能拓展至其他領域,毛衫定制平臺前景值得期待。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