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電動”)“新能源客車智能化工廠”項目,成功入選國家2015智能制造項目專項,成為本次入選的94家公司(研究機構)中,唯一一家專業研發制造新能源客車的企業。在該公司電泳車間里,一輛電動汽車的主體框架經吊裝運進車間,半個小時不到,整車的底漆就涂裝完畢,其間,不見任何一名工作人員參與。
在汽車總裝車間,裝配工人在技術操作過程中遇到難題,打開生產線邊上的MES管理系統,將問題輸入,不到5分鐘,負責技術的工程師便傳來解決方案。
在試驗檢測中心,可以模擬產品的各種應用環境,電機、整車的各項性能、參數,躍然紙上……
“時代電動”運營管理部部長陳龍富介紹,電動汽車智能工廠建設,就是以“兩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為主攻方向,探索精益與信息化、大數據、智能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電動汽車公司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據了解,項目構成主要包括設計數字化、試驗智能化、制造裝備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管控、智能物流、智能服務等。
“就試驗智能化層面來說,我們將對試驗過程進行全方位智能監控,并建立試驗信息數據庫。”陳龍富介紹,系列試驗平臺的建設和改進,可實現新能源客車模擬工況下的測試數字化、智能化分析,提升試驗水平和效率,為系統產品開發、整車開發提供完善的試驗平臺。
陳龍富介紹,“新能源客車智能化工廠”項目分4年實施,2017年12月完成。屆時,該公司新能源客車的制造有望實現“6個20%”的目標,即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以上,生產節拍提升2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資源綜合利用率提升2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
智能制造,株洲要快人一步
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智能制造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近日,本報推出《智能制造在株洲》系列報道,對新常態下的株洲智能制造進行深度掃描,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我市在推動智能制造上作出的嘗試,以及將來又會有哪些探索。
為什么我們要如此重視智能制造?因為過去30年,推動株洲制造業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土地、資源、廉價勞動力等紅利逐漸消失,新時期要下好轉型升級這盤棋,必須下好智能制造這招先手棋。
既然瞄準了智能制造,株洲該從何落子?
筆者以為,以下幾點值得思考。首先,我們要牢牢鎖定軌道交通、通用航空這些優勢產業的龍頭企業,通過示范效應,以點帶面,盤活整個智能制造的大局;其次,政府應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清除障礙,破解瓶頸,釋放紅利,比如在企業創新投資項目,放寬審批權限,在“互聯網+”等智造行業降低市場準入機制;再次,株洲完全可以依托中國動力谷、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平臺,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健全以產業人才落地為核心的人才引進政策,更好地吸引智能制造人才在株洲安家落戶。
大幕開啟,唯有加速前行。對于株洲工業來說,智能制造已經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畫卷,只要以不務虛、只唯實的態度,快人一步,搶占先機,株洲智能制造的明天一定值得期待。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