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一個月了,但仍存在老小區沒有四分類垃圾桶的現象,為此還吃了罰單。
長寧區這個老小區一直未配置四分類垃圾桶,因此不少市民紛紛投訴。對于這種遲遲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行為,新華街道東鎮居委給出的回應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建造垃圾箱房。
沒有垃圾箱房,就可以不分類?市城管執法部門用一張“罰單”給出了評判。
不設相應分類容器吃罰單
云陽路34弄老小區門外的墻角,擺放著8只黑色垃圾桶,分別標識著“干垃圾桶”“其它垃圾桶”。但每只桶內都有菜葉、果皮等濕垃圾,存在干、濕垃圾混投的現象。也就是說,居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類,到了投放點也只能“隨便”扔。
由于未按照要求設置收集容器,執法人員對上海錦潤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開具了《責令改正通知書》,限期3天整改。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物業方隨即從小區里的儲物間拖出來四只顏色不同的四分類垃圾桶。
既然有四分類垃圾桶,為何遲遲不用?新華街道東鎮居委工作人員解釋說,因為垃圾箱房的點位還沒有找到,所以沒辦法推行垃圾分類。他表示,該小區的垃圾投放點是在隔壁小區里,隔壁小區動拆遷后,暫時使用此處作為臨時投放點。臨時投放點緊鄰一塊公共綠地,有時鍛煉的市民也會將垃圾扔在這里,容易出現垃圾混投現象。
生活垃圾分類應因地制宜
“可以沒有垃圾箱房,但不能不設四分類桶,這是兩碼事。”上海中心城區空間緊湊,一些老小區找不到足夠空間建造垃圾箱房實屬正常。實際上,垃圾箱房并不是必須設置的,各個小區應該因地制宜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靜安區桂花園小區這個連垃圾箱房都不用的小區,堅持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4年多了。桂花園小區一隅,近10只四分類垃圾箱一字排開,地面干凈整潔。靜安桂花園小區樓組長盛新華介紹,桂花園只有一個垃圾投放點,放置了分類投放容器,并沒啟用垃圾箱房,早晚各有一段時間可以進行垃圾投放,其余時間,就用他們自費200多元制作的罩子將垃圾桶罩住。在志愿者長期指導監督下,小區住戶早就自覺進行生活垃圾分類了。
本月加大對收運環節執法檢查
云陽路34弄小區的混投現象,也暴露了生活垃圾收運環節存在的問題,收運單位未能起到監督作用。
“不分類不收運”作為推進垃圾分類的強效舉措,早被寫入《條例》。收運單位在生活垃圾交付點發現擬交付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不符合分類標準的,應當告知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并要求其改正。要求改正期限結束后,如果垃圾仍不符合分類標準,收集、運輸單位可以對混合垃圾拒絕收運。
在今天突擊檢查的茅臺路的五三小區,也因為收運原因,被開罰單。五三小區,因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投被投訴。永樂物業工作人員解釋,這樣的垃圾堆放情況主要歸因于垃圾運輸車輛的安排不當。他們正處于原有運輸公司與新公司兩者交接的階段,具體誰負責來“拖”垃圾現在比較混淆, “至少有兩個星期沒來運輸車了”。
本月上海將啟動第二輪全覆蓋執法檢查。在收運環節,重點加大對混裝混運、標識不清、遺撒滴漏等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指導監督收運企業規范作業。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