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危廢庫存大,多家企業被“敲警鐘” !
近日,為進一步推進危廢庫存有效消減,降低環境安全風險,江蘇常州市武進生態環境局對全區15家危廢庫存問題突出企業進行了集中約談。
約談會通報了被約談企業的危廢庫存消減進度情況,強調了減庫存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嚴峻性,分析了目前減庫存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并且給各企業分別制定了庫存目標量,要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庫存消減任務。
為進一步提升全區危險廢物管理水平,有效消減危廢庫存,武進生態環境局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每月統計危廢庫存量,并將庫存20噸以上企業名單通報至各環保所及鄉鎮環保科,要求督促相關企業迅速降低庫存;
按照季度統計,定期約談庫存量50噸以上企業負責人,分別制定目標庫存量;
對三季度庫存量20噸以上企業,采取會議推進、現場督查等形式,進一步推進壓降庫存量;
將各企業年底目標庫存量與其環保信用等級掛鉤;
進一步加強對庫存突出企業的日常監督檢查,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2、前車之鑒!危廢庫存管理問題不容忽視!
日前,江蘇省政府同意事故調查組關于昆山漢鼎精密金屬有限公司“3.31”較大爆燃事故的原因分析和責任認定,準予結案。
事故調查報告顯示,該公司已專門搞了集裝箱來存放鋁鎂合金廢物,還是重點防火場所,還作為專門的消防演習,還有制度規定通風和清理的時間,看似完整的一套管理,但—— 事故原因分析中,我們卻看到:由于提高了切削液含水比例,導致在集裝箱內鋁鎂金屬反應,進而產氫,產熱而爆炸。
(1)對于生產經理、主管等管理人員來說,懂工藝中潛在的風險么?如果不懂,怎么敢承擔這樣的責任與風險?—— 無知者有罪!
(2)對于安環部經理、專員:要排查隱患,能排查出工藝改變,配方調整么?能阻止這種改變和調整么?
危險廢物的安全管理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因為危險廢物本身在工廠管理上就存在一些天生的短板:
工廠做廠房及區域規劃時,往往沒規劃好廢棄物存放點,轉移不及時等問題往往會帶來存放超量的許多問題;(廠區布置及危廢庫選址問題)
危險廢物的存放與管理目前沒有特別適用的標準:若按危化品存放管理,似乎要求太高;如果按一般垃圾存放,肯定不合格,而且危險廢物存放本身沒有標準,再加上轉移不出去,就更是雪上加霜。(管理標準方面問題)
企業中搞安全的和搞環保的是兩批人,一般管垃圾的人專業知識與能力都很缺乏,沒有安全認知,對危險的認知不夠,都是問題。
因此,綜上來看,一方面危險廢物減庫存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關于危險廢物的日常管理更是不容忽視,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監管部門,必須加強日常監管!沒有萬無一失,只有一失萬無!
3、企業超量存儲危廢,又當如何?
2018年6月,江蘇新農化工有限公司被人多次舉報,稱其廠區內存放著超量危廢,達到4000-5000噸。后該企業依法被關停,責令整改。
據環保局數據顯示:“江蘇新農2018年1-10月危險廢物產生1291.41噸,轉移處置743.66噸,截至10月底庫存危險廢物3396.657噸。”顯而易見,江蘇新農的危廢處置速度是遠不及危廢產生的速度。
《江蘇省危險廢物“減存量、控風險”三年專項行動方案》中明確規定:“2018年實現期末危險廢物庫存較期初量(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積貯存量)削減40%,對于未完成‘減存量、去庫存’的企業,實施限產或停產。”據此,江蘇新農是完全不符合該要求規定的危廢庫存量的。
4、當下之痛,危廢處置能力嚴重不匹配!
以山東為例,2018年全省申報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950.6萬噸,當年利用處置量863萬噸。年末貯存量442.5萬噸,比年初貯存量增加87.6萬噸。全省2018年危險廢物產生量超過50萬噸的市有濟南、淄博、東營、煙臺、臨沂、濱州、菏澤7市。危險廢物年末貯存量超過5萬噸的市有淄博、東營、煙臺、濰坊、濱州5市。
全省危險廢物產生量超過10萬噸的主要危險廢物類別是精(蒸)餾殘渣、無機氰化物廢物、廢酸、焚燒處置殘渣、醫藥廢物、廢礦物油和含礦物油廢物、廢堿、有色金屬冶煉廢物、表面處理廢物9大類,產生量864.4萬噸,占全省的90.9%;貯存量較大的類別是無機氰化物廢物、焚燒處置殘渣、廢礦物油和含礦物油廢物、有色金屬冶煉廢物。
危險廢物產生量和利用處置能力匹配情況:從全省危險廢物產生量和處置能力情況看,考慮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和企業內部自行焚燒設施處置能力的情況下,全省已建成和在建的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能力基本能夠滿足全省危險廢物焚燒處置的需要。但地區之間不平衡,青島、淄博、棗莊、東營、臨沂、濱州還有部分缺口。
全省危險廢物填埋能力缺口較大,除個別市外,全省大部分市填埋能力不足。
另外,部分類別的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生量不匹配。主要是:
(1)氰化尾渣全省年產生量230多萬噸,目前處置能力僅184萬噸/年,每年有大量氰化尾渣貯存。截至2018年底,全省氰化尾渣貯存量近370萬噸;
(2)大部分化工廢鹽不適合焚燒、填埋處置,目前又缺乏其他利用處置技術,大量化工廢鹽在廠內堆存。東營、濰坊、濱州、臨沂、德州等產生化工廢鹽類危險廢物較多的市貯存量較大;
(3)全省廢鉛酸蓄電池年產生量估計在50萬噸以上,但僅臨沂市建成一處30萬噸/年的廢鉛酸蓄電池綜合利用設施,處置能力相對不足;
(4)全省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的廢汞觸媒、社會源含汞廢熒光燈管等含汞廢物尚無綜合利用和處置能力。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