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來,醫藥行業開展了一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查賬風暴,共涉及77家藥企,要求8月31日前上報檢查材料。
其中,財政部監管局檢查的藥企有15家,包括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上海醫藥、步長制藥、華潤三九5家上市醫藥龍頭,以及賽諾菲、施貴寶、禮來3家國際制藥藥企。
而31個地方財政廳(局)的任務是,每個單位各檢查2家藥企,共計將檢查62家企業,涉及智飛生物、同仁堂、天士力、石藥集團等22家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
如今已是8月中旬,與上報檢查材料的日期逼近,檢查進度如何?有啥新的消息嗎?據悉,當前,財政部監管局和地方財政廳(局)的查賬正在進行中,其中有企業于7月初開始接受檢查。
就檢查的內容來看,藥企的銷售費用核查是重點,這也事關藥企賬目的真實性。銷售費用過高也是醫藥行業的通病,數據顯示,300家醫療保健類A股公司中,超過七成(233家)在2018年的銷售費用過億。而此次的查賬名單中,也不乏銷售費用過億的藥企。
業內表示,查賬的核心就在于企業是否涉及虛開發票,發現疑點后必然會繼續向下延伸,發掘更多的問題。可見,此次查賬風暴對于涉及的藥企而言或是一場大考驗,對于醫藥行業而言,藥品回扣等一系列行業亂象的深度整治也已經開啟。
為了遏制醫藥行業賄賂的發生,7月底,9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印發2019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明確遏制和震懾醫藥賄賂的行為。另外,8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發布通知,明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
除了國家層面的以外,地方也開始行業整治行動。例如,天津日前公開了《天津財政局2019年度會計評估監督檢查名單》,要求對13戶單位進行2019年會計評估監督檢查局,其中包括兩家醫藥企業。
山東監管局也在菏澤市召開山東某藥企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進點會,要求對醫藥銷售環節開展“穿透式”監管,延伸檢查關聯方和相關銷售、代理、廣告、咨詢等機構,必要時檢查醫療機構的安排,以及費用、成本、收入的真實性。
總的來看,醫藥行業將遭受一輪大整治,未來藥企只有注重臨床療效,專注于學術推廣,規范競爭行為,科學發展才是長遠之策。
業內表示,就以藥品學術推廣為例,行業都有著自己的規則,例如,《RDPAC藥品推廣行為準則(2012年修訂版)》。其中,對藥企邀請醫療機構專業人士參與活動的標準有著明確的界定,如會員公司不得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現金或者現金替代物,如禮品券;也不得向其提供用于個人目的的禮品,如體育或娛樂項目的入場券、電子產品等。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