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陸續發布2019年上半年減稅“成績單”。其中,作為今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深化增值稅改革在4月到6月累計實現整體凈減稅3185億元。
就行業的減稅情況來看,制造業減稅規模最大,占全部行業減稅規模的55.4%。據了解,自2018年5月起,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到了今年4月份,制造業增值稅又從16%稅率大幅降到13%。
對于制造業而言,減稅降費“紅包”落地,一方面有利于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對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和提升融資能力、營利能力帶來可能;另一方面,有利于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產業升級。
就以制藥裝備行業而言為例,我國制藥裝備行業正朝著高質量方向努力,企業需要掌握核心技術,除了需要依靠高層管理者前瞻性眼光和科學的戰略規劃及布局,也需要靠研發投入以及人才的引進。但大部分制藥裝備企業規模小,技術、資金力量薄弱,大部分還以中、低端制造為主。
隨著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施行,可以為這些制藥裝備企業的創新研發“減負”,讓企業煥發活力,更加專注的提升產品附加值。業內表示,國家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制造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受益明顯。
有制藥裝備企業表示,“今年4月份減稅降費政策,讓公司節約了不少資金。公司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高精度智能系統上,為公司持續打造和創新智能產業線增加了底氣。”
還有制藥裝備企業表示,“我們明顯感覺到員工干勁足、企業動力足,公司5月份以來在產品創新方面的投入很多。減稅降費讓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當中,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科研實力。”
另外,一些小微企業在系列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下,將收益良多。例如,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05.3億元,其中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新增減稅26.7億元,惠及25.7萬戶納稅人。
據了解,對于一些制藥工業企業而言,因其產業地位具備優勢,減稅后藥企的含稅收入與含稅成本大概率不變,但不含稅收入/成本大概率會有所提升。而實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減稅后會發生較明顯的變化。
不過,業內也指出,雖然減稅紅利會顯著增厚制藥工業企業的毛利潤,但企業也有可能被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稀釋。
總的來看,隨著各項減稅降費措施的精準落地,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激發企業的活力,尤其是減輕一些技術創新型企業的負擔,促進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對于一些制造業尤其是制藥裝備行業,帶動的不僅是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整個行業,乃至下游制藥工業都起到有利的作用。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