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裝備是制藥生產得以維持的必備條件,該行業的發展情況與制藥行業密切相關。2019年,在帶量采購試點實施、一致性評價推進、保障短缺藥品供應、鼓勵新藥研發、醫保投入不斷加大等背景下,藥品品種將不斷增加,制藥企業產能將持續擴大,制藥裝備的需求將隨之增長。同時,制藥行業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這將有利于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制藥設備投資也將相應增加。
改革開放為我國制藥裝備產業帶來活力,而在2010年新版GMP實施后,制藥裝備產業又獲得了新一輪的發展。一方面,制藥工業對生產線改造規模更大,要求更嚴,理念也發生了改變;另一方面,新版GMP給制藥裝備企業帶來不小的挑戰,也催生了一批具備創新能力的龍頭制藥裝備企業。
高端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
“車有高低檔”,制藥裝備也有高、低水平之分。高端的制藥裝備將打破低水平重復生產、低價競爭的模式,滿足更多高端市場的需求。2019年以來,制藥裝備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高端制藥裝備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部分低端裝備被逐出市場,提前布局高端制藥裝備市場的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的商機。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內部分制藥裝備企業正不斷加碼,進軍高端制藥裝備市場。例如,2019年3月22日,新馬藥機高端制藥裝備產業化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建筑面積34830平方米,包括兩個生產車間和綜合辦公樓,項目總投資3.5億元,計劃一年內完成。據悉,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壓片機、膠囊機、包衣機、制粒機、流化床等共計600余臺(套)的綜合性高端制藥裝備工業園區,達到12億元的產能規模。
高端制藥裝備市場滲透率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企業對于中、高端人才的渴望也將更為強烈。今年上半年,可以看到楚天等不少制藥裝備企業都在積極的招賢納士,對于專業性的人才需求增長。
我國是藥品生產大國,根據《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我國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這也意味著,我國制藥裝備行業有望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數據顯示,中國制藥裝備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將在20%左右,至2020年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300億元。
制藥裝備呈現出四大走向
近年來,制藥裝備行業相關標準不斷修訂和完善,裝備技術、工藝水平也不斷提升。行業專家分析指出,當前制藥裝備逐漸走向標準化、成套化和高效化。其中,比較明顯的表現就是,模塊化制藥裝備產品的應用逐漸普及,如CIP在線清洗、包裝線等模塊化制藥裝備產品,可以為用戶縮短交貨周期、降低成本,且性價比高。同時,隨著消費者消費理念升級、個性化需求提升,制藥行業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也愈加明顯,不少制藥企業開始尋求多元化、創新發展模式,打造滿足自身需求的定制化設備與服務。當制藥裝備定制化服務開始成為制藥裝備企業發展的新動力,企業的訂單也隨之不斷增多。
業內表示,制藥裝備企業按客戶需求、按項目進行管理的方式已經很“潮”,從合同簽訂到交付的整個過程,有的制藥裝備制造企業甚至在交付客戶現場還幫忙進行調試安裝,待客戶驗收通過后,整個訂單才算結束。
對此,有制藥裝備企業的銷售人員表示,制藥裝備訂單的增長,不僅需要靠滿足用戶需求來實現,還要捕捉市場脈搏,創造更多的價值來推動。“比如說,有些用戶他其實并不了解制藥裝備,只是有個模糊的想法,我們如果能把這些想法用方案、產品來具體化,就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價值。”
還有制藥裝備企業針對產品細分領域的情況,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推出“量體裁衣”服務,即考慮中、小規模企業在設備的尺寸、結構設計方面的要求,同時在產品配比上,也增加了更高等的適用于高等用戶的裝備。
定制化生產和服務能夠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制藥裝備企業在定制化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高度重視設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問題,這也是大部分國產制藥裝備產品存在的“通病”。另外,企業的創新能力還亟待加強。
有業內專家指出,工業實驗室的建設對制藥裝備企業和藥企有著現實需要,結合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的現代以及未來發展,工業4.0實驗室建設還需要從配套的軟硬件方面著手,這條路將會很漫長且充滿挑戰。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