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協作機器人勢必將顛覆工業機器人行業,原因在于這類機器人的引入讓許多中小型企業首次實現自動化,它們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可用于輔助重復性的小批量生產任務中。據巴克萊銀行的生產資料分析師估計,到2025年,全球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1.16億美元增至115億美元,這將大致等同于目前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規模。
協作機器人,或稱cobots,往往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對一起工作的人類而言安全性高。它們很容易就能適應新任務,這使之很適合用于輔助小批量生產中。如今生產周期在不斷縮減,這類機器人的引入也恰逢其時。
協作機器人通常能搬起10千克的物品,而且機身能夠縮小到可放置在工作臺上的尺寸。它們可幫忙完成重復性的任務,如拿放貨品、包裝、粘貼和焊接。
在工人僅引導一次的情況下,一些協作機器人在了解流程后能夠予以記錄,進而不斷重復同一項任務。這類機器人的售價可低至1萬美元,但通常售價為2至3萬美元。
德國庫卡的CEO斯特凡-蘭帕(Stefan Lampa)表示,“到2020年,協作機器人將對業界帶來巨大影響。”
去年,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增長比例從2014年的29%下降至12%。
世界頂級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日本的發那科及安川、瑞士ABB和德國酷卡都有制造協同機器人,只不過目前這些公司并未實現很大的銷量。
協同機器人市場的領軍者是丹麥的Universal Robots,該公司從2009年開始出售協作機器人,去年被美國自動測試設備制造商Teradyne以2.85億美元收購。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