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質量安全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福祉的必然要求。2015年我國中藥工業(含中藥飲片、中成藥)總產值7866億元,超過醫藥產業規模四分之一。然而受種植方式、生態環境、產業結構、監管體系等因素影響,中藥質量安全狀況不容樂觀。近年發生的“問題銀杏葉”等事件暴露出諸多深層次矛盾,嚴重威脅公眾健康,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由此,中醫藥受到許多國家和地區民眾的廣泛認可。近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席馬建中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中醫藥作為傳承千年的‘岐黃之術’,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在世界上的傳播與影響日益擴大。”
值得注意的,近年來雖然國際上對中醫藥較歡迎,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藥并未以藥品形式真正進入歐美主流市場,那么如何讓中藥“走出去”?業內表示,這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研發符合國際注冊標準規范的藥品等。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藥制造生產工藝與設備落后,產品品質不高,是目前影響中藥大品種形成,以及“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中藥制造行業亟需進行技術變革,借助新技術,新裝備推動中藥產業品質升級。“通過對工藝與裝備的改進與優化來解決中藥制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于提高中藥品質來說意義重大。”該人士表示。
以中藥丸劑生產為例,傳統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干燥設備熱風烘箱干燥周期長,溫度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藥成分損失大、能耗高,且傳統干燥設備聯動化、自動化程度低,難以實現流水線作業……可見,傳統制藥設備因技術的落后,難以滿足中藥生產需求,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中藥制藥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對此,如何改進這些工藝,讓制藥設備更好的滿足中藥生產,從而進一步提高中藥制藥質量值得行業深思。
筆者獲悉,為更好的滿足中藥制藥生產需求,如今我國一些裝備企業制藥裝備企業也在開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如某企業針對中藥生產所需要的干燥設備進行探索優化后,生產出智能離心振動干燥設備。據了解,與熱風循環烘箱、老式螺旋振動干燥機等不同,該設備具有干燥時間短,能耗小,干燥均勻等特點,能更好的保證中藥丸劑有效成分穩定在可控范圍之內,無裂丸等現象,從而更好的保證了中藥丸劑的質量。
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近年來,中醫藥海外傳播得到長足進展,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而中藥作為中醫藥需要的治療藥物,應該得到同步發展。而生產工藝、技術裝備落后則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中藥的發展以及“走出去”。
面對中醫藥市場的不斷傳播,以及中藥質量的“不適應”,我國需要不斷提高中藥制藥設備工藝和技術水平。業內表示,提高中藥制藥裝備技術水平迫在眉睫,其中走智能制造之路,以“精準制造”推動中藥制造業變革或將是重要出路,如上述所說的智能離心振動干燥設備便是較好的案例。
另外,筆者在走訪過程中,某企業也表示,進行中藥制藥裝備智能化升級是公司重點發展方向,“我們公司旗下裝備產品主要圍繞由全自動改為信息化、網絡化,并上升到局部的智能化等幾個方面展開。”
如今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發展已成趨勢,而在此過程中,如何將中藥生產與智能化、大數據等新技術進行相互融合,推動中藥向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藥產業發展的深刻變革成為中藥制藥企業以及設備企業重點關注的對象。
筆者獲悉,近年來一些企業也正在不斷的付諸努力。如某企業便創立了“中藥全過程質量控制系統”,創建了被國際認同的智能化生產流水線,建成了中藥智能制造工廠,解決了中藥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技術難題。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