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廣州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戰場”,被賦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主引擎的重任,將在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中發揮核心作用。
她,肩負新使命,對接國家、省、市發展戰略,將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作為主打六大創新型產業之一。
她就是廣州開發區。把握工業4.0發展態勢,未來該區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劍指何方?所有人都在翹首期盼。
這個時刻終于到來了。
6月28日,2016中國(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開發區舉辦,這個會議將拋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答案:開發區要打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和最具競爭力的智能裝備及機器人基地。
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布局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目前只有廣州開發區提出成為這個領域最具規模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基地。不同的背后,又有怎樣的玄機和新意?
廣州開發區·一園三區示意圖
A打好牌
培育前瞻性產業三個判斷找準實現產業升級關鍵點
怎么發展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廣州開發區做出三個判斷:其一、形成從機器人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完整鏈條;其二、針對智能裝備產業進行“靶向”招商,爭取龍頭企業和領軍人才入駐;其三、繪就智能裝備產業園區發展規劃,遵循“中低端切入、孵化本土、示范先行、服務華南”的建園路徑。
這三個判斷構成一個結論:將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確立為著力培育的前瞻性產業。而這前瞻性產業,不僅僅是一個產業,更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點。
基于這個結論,廣州開發區吹響前進號角:推進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強化產業基礎能力,著力推進應用示范,積極培育龍頭企業。
廣州開發區手中握有一副好牌。
智能裝備產業一直是廣州開發區重點發展的產業,目前擁有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73家,2015年實現工業產值132.5億元,近五年持續保持16%的復合增長率。開發區擁有廣州數控、廣州啟帆、巨輪智能、瑞松、明珞等一大批國內知名的智能裝備企業,以及中國(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廣州分中心等以智能裝備共性技術研發為主的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同時還引進了庫卡、發那科等全球機器人巨頭。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將投資1.08億元,建設集機器人銷售、展示、技術支持、小型加工中心制造與倉儲等于一體的華南基地,目前已在“廣州機器人產業園”落實4萬平方米的用地;庫卡機器人公司去年已在開發區成立廣州分公司,目前正在籌備選址設立機器人新工廠,重點開展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
本土牛企登臺亮相的同時,“抱團”意識也不斷增強。廣州工業機器人和應用產業聯盟于2013年9月成立,12家發起單位中,有近半數位于廣州開發區。機器人牛企的抱團協同,助推了開發區智能裝備產業的協同創新。目前,廣州開發區智能裝備企業已經分布在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機器人三大領域,其中機器人領域引領發展,2015年工業總產值達61億元,占智能裝備業總產值的46%。
當企業集聚到一定程度,加上背靠珠三角制造業“世界工廠”的優勢,廣州開發區這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高地,引來眾多國內外龍頭企業和高端院所。
目前,中國(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已落戶科學城。研究院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四方聯合共建,總投資10億元,主要為廣州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性方向決策及技術支撐。
同時,國機集團與廣州市政府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部就設立在廣州開發區。
2015年9月,首個中以合作打造的機器人研究院及智能制造產業基地落戶廣州開發區。依據《廣州中以機器人研究與智能制造產業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個建設“中以機器人研發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創客空間、機器人展覽及互動體驗中心、綜合金融服務區”等功能區域,打造“研究院+技術轉移+產業園+金融服務”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的藍圖。
B爆亮點
實施三輪驅動打造國內一流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
詩歌講究詩眼,好文章必有好句子。廣州開發區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發展思路和措施也有很多亮點。
比如:“實施三輪驅動,通過引進一批新項目、扶持一批新骨干、集聚一批新資源,打造國內一流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鼓勵示范應用,選取一批企業開展‘機器換人’試點,建設無人工廠示范企業”,“設立機器人示范應用專項資金,對應用本區企業研制生產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品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獎勵或設備補助”,“強化服務保障,建設智能裝備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給予重點項目專項支持”。
這些承載著新穎的思維,既是歷史經驗的發現,亦是反復思考的凝結。
借助多年來在智能裝備領域積累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基礎,廣州開發區形成了從機器人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完整鏈條,這些企業形成了機器人系統集成的強大“軍團”,成為開發區、廣州開發區機器人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在本體及零部件制造環節,區內工業機器人本體產能規模已位列全國第一,擁有廣州數控、廣州啟帆、歐立機電、創研自動化、艾方可等一批生產企業。在下游系統集成環節,瑞松科技、明珞汽車裝備、達意隆、瑞松、佳研、松興等知名的系統集成服務企業均集聚在開發區。在研發檢測環節,廣州開發區成為全國首個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也是唯一檢驗檢測服務業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以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目前共聚集了各類檢驗檢測機構51家。此外,在專業孵化環節上,轄區內多個孵化器用于支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提供培訓、融資、法律、市場推廣、科研檢測等方面的專業服務,將有效降低中小工業機器人企業創業成本和經營風險。
從改革開放初期算起,廣州開發區走過了30年歷史,無論何時,都沒有偏離創新。站在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區新起點的廣州開發區,正在走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轉型之路,從建設重大平臺、引進高端項目、集聚創新資源、完善政策體系等方面著手,推動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外向型經濟為主向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轉變,從產業園區向科技創新園區轉變。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機器人安裝
C飆實力
“1+7”和“1+9”凝聚各方力量攻克工業4.0這一命題
高層次人才是廣州開發區打造智能裝備及機器人基地的最大支撐,這個群體有信心,廣州開發區就有信心;同樣,這個群體肯出力,廣州開發區很多事情就辦得成。
眾所周知,我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受制于國內基礎工業水平整體落后現狀,短期內難以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和高端產能擴張,“所以,我們就聚焦某一個方面、某一個優勢點,用心做好?!眹鴻C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兵如是表示。有“國字號”背景的國機智能是一家致力于機器人、智能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研究與開發、生產制造、檢測咨詢服務的企業,他們目標準確,將重點放在研發制造面向行業需求的工業機器人本體技術與產品,以及智能裝備等自動化生產線上,2015年,該企業機器人本體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已達到第二位。
減速器、伺服電機與驅動器等核心零部件,受材料耐磨性和強度、設計、加工和裝配工藝等的限制,產品在轉速和承載能力、可靠性上暫時無法與國外競爭的現狀,也是事實。如何縮小差距?“我們采取國際化技術合作,引進業內領先技術,進行二次創新,此法能夠大大縮短產品研發周期,保證產品研發質量,并保證產品技術的國際先進性?!本掭啠◤V州)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煜俊如是建議。
智能裝備產業是科技創新和制造業變革的聚焦點,注重創新和應用,理順“個人和整體、技術和產品”之間的關系,打通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之間的橋梁,是智能裝備和機器人應用和產業發展要重視和加強的?!皩Υ耍覀儗W⒅悄苎b備共性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在強調技術實現的同時,打造以‘可靠性、安全性、綠色節能、工藝實現’等為主的‘技術保障平臺’,實現技術創新‘最后一公里’難題的突破。”中國(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程德斌院長說。
今年1月6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2016年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全球第一款全電力低空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Ehang184,引爆全場,各國媒體爭相報道。今年6月22日,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帶領G20各國領導參觀海心沙,36臺億航GHOSTDRONE2.0智能無人機在1臺電腦的操控下,騰空飛向夜空,在廣州地標小蠻腰旁邊自動變換出各種編隊造型,包括世界經濟論壇的英文縮寫“WEF”,當天的日期“622”,以及一個寓意著歡迎全球各國來賓的熱情笑臉。這也是廣東首次最大規模的無人機戶外自動編隊表演?!白屘煜聸]有難飛的無人機是我們的使命,讓飛行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是為我們的己任?!眱|航科技聯合創始人熊逸放說,“億航通過首創GHOSTDRONE智能應用傻瓜式操控、阿凡達體感飛行、與VR眼鏡相結合的沉浸式航拍觀感體驗,改變了民用無人機市場上普遍依靠傳統航模遙控器操控方式的行業格局,由此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戶的操控門檻,真正讓每個人都能享受飛行的樂趣?!?/p>
“1+7”科技政策、“1+9”人才政策,讓開發區科技人才放心、放膽、放手地發展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引導科技人員和科技資金廣泛參與產業建設。立意不僅僅是激活產業,而是凝聚和整合全社會的智力,來攻克工業4.0這一命題。旗幟已經高舉,希望以后勢如破竹。創新為先,服務優先,這是廣州開發區發展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審時度勢之后的必然選擇。
招商政策
主要政策
●落戶廣州開發區的國際或國內500強企業,給予一次性200萬元
●區內上市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開發區年度主營業業務收入達10億元以上的智能產業企業,一次性獎勵50-100萬元
“1+7”科技政策
2016年安排近10億元科技發展資金給予保障。其中包括: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給予300萬元資助
●瞪羚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補貼
●專利等知識產權給予最高每件4萬元的獎勵
“1+9”人才政策體系
●創業領軍人才、創新領軍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項目資助
●高層次人才給予100萬元購房及交通補貼
●經濟貢獻高的企業給予高管人才獎勵名額
給予最高稅后100萬元的獎勵
擴大生產獎勵辦法
●優先發展智能制造等十大行業的企業
●給予最高800萬元的設備更新獎勵
●區內數控機床、智能裝備等重大項目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持
●企業購買或租賃機器人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培育前瞻性產業三個判斷找準實現產業升級關鍵點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