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醫藥行業,給患者用藥的正常供應保障帶來隱患。今年以來,常備的冠心病心絞痛藥物硝酸甘油片在全國范圍內出現短缺、斷貨現象,價格更是像“坐火箭”一樣不斷飆漲。根據各地的媒體報道:濰坊市民跑了三家藥店才買到硝酸甘油片,且原來價格只要幾元錢,現在已漲到40多元甚至50元/盒;廈門冠心病患者走了不少藥店,也沒有買到,后來買到的同款藥,不但藥片數量變少了,價格還翻了四五倍;哈爾濱、南京、成都等多地市民反映,這種以往只賣幾元錢100片的藥,現在價格已暴漲了10倍左右.....
實際上,早在今年2月22日,就有地方發布了《關于對硝酸甘油片等短缺藥品直接掛網的通知》,將硝酸甘油片列為短缺藥品,可直接掛網采購。在硝酸甘油片“藥荒”、價格翻倍的背后,業內認為,一方面是硝酸甘油片的原材料嚴重短缺,加上如今原材料和藥品包裝成本都在上漲,藥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另一方面,硝酸甘油片等不少原料藥都有被“壟斷”,成本上漲,直接使得藥價上漲。
目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生產硝酸甘油片的制藥廠有13家,但很多藥企雖然持有批準文號,卻未生產和出售過有關產品。其中,北京益民藥業占據了硝酸甘油片近80%的市場份額。
環保和安全是原料藥的軟肋。隨著近年來環保力度的加大,原料藥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環保處理,或搬遷、改造,一些中小型企業面臨著停產、倒閉的局面,給原料藥供應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此前益民藥業有進行搬遷行為,或造成產能不足的情況。
針對原料藥短缺問題,下游的制藥企業也在尋找穩定生產的方法。有的企業選擇自己建立原料藥生產基地,實現“自給自足”。也有原料藥企業為解決原料受控問題,選擇與境外公司簽訂框架協議。
近日, 振東制藥公告稱,公司下屬子公司振東安特為解決硝酸甘油片原料受控問題,近日與DIPHARMA FRACIS S.R.L簽訂了《框架協議》。
公告顯示,上述協議適用于振東安特向DIPHARMA FRACIS S.R.L提交的任何書面采購訂單,用于提供貨物或產品(采購訂單和貨物)。協議將保持完全有效并適用于任何采購訂單,直至任何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不少于6個月的終止書面通知,或直至其終止日期為止。
振東制藥表示,該協議的簽訂將解決振東安特產品硝酸甘油片原料受控的困境,對公司的業績具有一定積極影響。
公告顯示,DIPHARMA FRANCIS S.R.L成立于1990年2月,注冊資本840萬歐元,NACE代碼為制造基本化學品,塑料和合成橡膠的初級形式。
資料顯示,振東制藥為國內大型綜合性醫藥企業,主要生產維生素營養、抗腫瘤、心腦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解熱鎮痛、神經系統等八大用藥系列。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