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人口的增長及老齡化進程加快,醫藥市場隨醫療需求提升而持續增長。據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為11536億美元,預計將在2021年達到14751億美元,復合增速約5%。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的新興市場,近年隨需求不斷提升,其市場規模也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1782億美元,增速約8%。
我國外包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隨醫藥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以及研發難度提高,為研發新藥,醫藥企業將繼續保持較高研發投入,這為醫藥外包服務市場的擴張提供了堅實基礎。此外,由于目前新興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藥品一般較少,產品管線大多處于研發階段,屬于輕資產公司。這類公司與大型藥企相比組織更為靈活,在研發上更傾向于與外包服務企業合作,因此生物藥行業的迅速成長將利好醫藥外包行業規模的擴大。
醫藥外包能幫藥企完成新藥研制中一部分相對通用且繁雜的工作,這將大大減輕藥企的研發成本和研發周期,像美國這樣醫藥產業發達的國家,“外包”幾乎是每個藥企在每款新藥上都會采用的方式。
有數據顯示,中國生物醫藥外包服務企業近千家,藥物研究開發生產外包服務市場規模達超過千億規模,隨著我國醫藥行業以及服務外包行業利好政策不斷,我國醫藥外包行業將會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未來5年藥物研究開發生產外包服務市場規模將保持10%-15%的增速,預計2024年我國藥物研究開發生產外包服務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以上。
研發投入促進醫藥外包市場擴張
在帶量采購的沖擊下,目前國內大型仿制藥企的創新轉型迫在眉睫,但由于創新藥研發管線較少,且企業研發經驗不足,創新藥離上市銷售可能有個漫長的過程等原因,這期間缺少收入只能依賴融資,所以這類企業往往研發外包率很高,降低自己的運營成本。
以國內CRO“獨角獸”藥明康德為例,藥明康德目前服務多家跨國藥企,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除了CRO,藥明康德也試圖布局精準醫療服務,2011年成立了藥明康德基因中心,去年還與梅奧診所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并向中國開展診斷服務。近日,更是宣布發行了一筆3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債券,對外公布的用途是“并購業務擴張”。
還有臨床前CRO龍頭泰格醫藥通過海外收購(韓國DreamCIS、美國BDM等)、設立海外子公司(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等方式,逐步建立了13個海外辦事處。“安評龍頭”昭衍一面新建蘇州廠區,擴張產能;另一方面又準備通過收購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前三大臨床前CRO公司之一的Biomere公司打開全球市場。
除了頭部企業加速布局,中小玩家也沒閑著。短短兩周時間,尚且處于第二梯隊的九洲藥業(603456.SH)就宣布完成了兩起并購,分別是7.9億元收購蘇州諾華100%股權(諾華子公司),1600萬美元收購美國醫藥外包企業瑞博制藥。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全球醫藥外包轉移及國內外包需求釋放,我國醫藥外包未來成長空間較大,整個行業呈現“一超多強、兩極分化”格局,并購+延伸”依然是醫藥外包巨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國內藥企要想成為行業巨頭,未來的路仍然道阻且長。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