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統計,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建筑陶瓷企業1265家,137家企業退出歷史舞臺。全年實現營收2993.4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8.09%,實現利潤總額176.0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3.57%,銷售利潤率為5.88%,比去年同期下降0.52個百分點。2018年陶瓷磚產量90.1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1.2%。2018年中國陶瓷磚產量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水平,創下了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跌幅。2018年我國陶瓷磚出口呈下滑態勢繼續延續,全年陶瓷磚出口39.8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94%。河南是建筑陶瓷產業大省,各類在生產陶瓷企業共163家,其中建筑陶瓷企業78家。據調查數據顯示,河南建筑陶瓷產能占全國總產能5%,僅次于廣東、福建、山東、江西、四川,是全國第六大建陶產區。
河南產區綠色發展現狀
1、清潔生產水平亟待提高
2019年3月份,在省環保廳對全省陶瓷企業調研中發現全省陶瓷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整體不高,呈現兩頭少,中間多的情況,部分企業清潔生產意識淡薄,未開展過清潔生產審核,不了解綠色企業激勵政策,清潔生產水平和能力較差。2019年4月19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下發《2019年度河南省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名單的通知》,《通知》首次將內黃陶瓷產業園區企業列入強制性清潔審核重點企業名單,對提高全省清潔生產管理水平會有極大幫助。在生態環境廳調研中,也發現部分企業“五到位、一密閉”落實效果較差,雖然按照要求進行了密閉整改,但仍存在密閉標準低、措施不嚴,部分地面未硬化、物料輸送跑冒滴漏、壓制成型車間臟亂差、雨污未分流等問題;污染防治措施落后,部分企業爐窯未脫硝,天然氣爐窯廢氣直排、干燥塔廢氣直排等現象還普遍存在,與最新的爐窯綜合整治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固體廢物管理不規范,危廢產生、貯存及處理處置臺賬不完善,固體廢物暫存間建設不規范,甚至個別企業存在固廢露天存放、亂堆亂放、無危廢暫存間等問題;也發現部分企業內部環境管理不規范,沒有開展系統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無專職環境管理人員;各類環境臺賬不完善或缺失。
2、綠色企業文化缺失
據了解,河南78家建筑陶瓷生產企業中,幾乎100%是民營企業,幾乎80%企業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更別提企業文化創新管理和綠色企業文化建設了。企業文化的缺失,企業文化創新機制的缺失,就無法保證企業能與時俱進地把握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就無法應對風颶云涌的國際經濟變化形勢,更無法形成合力和戰斗力。將企業思想、企業精神與生態思想、生態文明實現同步發展,同步建設,既是國家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擔當。
3、綠色制造技術不高
河南78家建筑陶瓷生產企業中,目前擁有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的企業只有1家,具有省節能減排創新示范企業的只有1家,具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的企業也只有2家,擁有發明專利的企業也只有2家,擁有市科技創新平臺的企業的不足8家,大部分企業處于低端制造水平。
4、綠色制造水平偏低
綠色制造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把綠色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之一,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針對陶瓷企業,綠色制造不但是必然之舉,而且是迫在眉睫,它關乎到行業的形象,更關乎到企業的生存發展。綠色制造是一個包括“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位一體的新體系,所以,企業必須要有正確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歷史觀、“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嚴密法治觀和“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全民參與”的行動觀。六觀正則企業興,有生態文明保駕護航,企業則可以實現高速發展,彎道超車。否則就會脫離經濟發展軌道,破壞生態環境,走進萬丈深淵。目前河南省建筑陶瓷企業實現綠色產品認證的企業只有1家,獲得綠色工廠評價的企業暫時還沒有,全國目前也僅有9家企業獲得綠色工廠評價,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建設更需要亟待解決,構建建筑陶瓷綠色制造體系仍需要上下求索。
河南陶瓷產業綠色發展路徑分析
1、增強企業綠色發展意識
企業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新形勢下,陶瓷企業應該走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內涵發展新路,積極探索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企業發展模式;新形勢下,陶瓷企業應當積極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建立自行監測制度,主動公開生態環境信息,自覺接受公眾和社會監督;新形勢下,企業應當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高舉綠色發展大旗,緊緊圍繞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提升,以傳統工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法規標準制度建設為保障,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建立健全工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提高綠色國際競爭力,走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企業是陶瓷行業綠色發展的主體,企業應當自覺增強綠色發展意識,主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企業應當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應當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推動綠色工業園區建設,進而打造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企業更應當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開展綠色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品牌綠色競爭力;企業也應當建立集資源、能源、環境、安全、職業衛生為一體的綠色管理體系,將綠色管理貫穿于企業研發、設計、采購、生產、營銷、服務等全過程,實現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綠色化。
2、發揮先進企業示范作用
與綠色制造先進示范企業相比,河南陶瓷企業更應該補足在綠色發展意識、綠色企業文化、綠色管理體系、綠色創新能力、清潔生產審核、綠色產品認證、綠色工廠創建方面的短板、薄板,提升企業綠色競爭能力。同時,河南各地陶瓷企業應以“三大改造”為契機,做好綠色改造,實施清潔生產、實施超低排放、強化全壽命周期管理、推動綠色生產,在高效、清潔、可持續、高質量、綠色發展道路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3、發揮產學研優勢,增強綠色制造技術水平
河南省、市縣政府及職能部門以傳統陶瓷產業提升為契機,加大清潔型、節能型、低碳型、資源型、節約型、輕量型、薄量型、功能型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加大生產方式的綠色化、精益化、智能化、柔性化研究,加大市場推廣網絡化、互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研究,加大產品應用裝配化、整裝化研究。包括新思維探索、新方法研究、新技術立項、新成果推廣、新產品應用、新工程示范等領域的產、學、研、銷、工程、檢測、協會、政府、金融之間的全方位無縫合作,實現從研到產、從產到銷、從銷到應用之間的所有任督二脈全部打通。
河南省、市縣政府及職能部門以傳統陶瓷產業提升為契機,打破傳統機制,積極鼓勵企業與企業、園區、科研院所、投資機構一起創建省市兩級新型研發機構、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綠色發展標準化委員會。積極開展綠色戰略、綠色文化、綠色管理、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研究、成果轉移、技術管理交流學習平臺,促進河南陶瓷產業走上高效益、高質量、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沒有過時的行業,只有過時的企業”,傳統行業走上綠色發展道路也是好企業。加強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把傳統產業做強做優也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模式。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