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藥學會發布《中國藥學會2018年度醫院用藥監測報告》,中國醫院用藥情況公開,使用量大、銷售額高的藥品被公布。該份《報告》從各類藥品的品種數、使用金額、使用頻度三個維度入手,詳細分析了2018年度醫院藥品使用及近5年趨勢變化情況。
《報告》中顯示,2018 年樣本醫院全藥品種數為2194種,從醫院級別來看,三級醫院使用全藥總品種數為2166 種,二級及以下醫院使用全藥總品種數為1952種。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來,樣本醫院總品種數逐漸小幅減少,從2014年的2231種減少到2018年的2194 種,5年,退出182個品種,新增145個品種,凈減少37個品種。
雖然有182個藥品退市,但根據《報告》顯示,醫院藥品中基藥數量正在穩步增加。基藥,指的是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須、有效、價廉。對比12版和18版基藥目錄品規使用情況,2018年樣本醫院使用12版基藥品規809個,使用標記為18版基藥品規1077個;兩版基藥使用品規數增量為268個,增幅為33.1%。
由《報告》可知,除基藥數量穩步增加外,相關部門也還在持續釋放有關基藥的利好政策。近日,國家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中,就提出要提升基本藥物使用占比,并及時調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逐步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占比原則上分別不低于90%、80%、60%。推動各級醫療機構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用藥模式,優化和規范用藥結構。
還有此前衛健委下達的《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共同體的通知》,要建設500家緊密型縣域共同體。其縣域公立醫療市場變化首先體現在縣域等級醫院用藥目錄改變。這導致國家685基本藥物的江湖地位顯著提高,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也有明確的占比,并且納入二級、三級醫院的考核之中。國家685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在國家各級公立醫療機構也迎將來發展的春天。
其實,自去年10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頒布以來,全國已有27個地區進入落實或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階段。其中15地對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作出了明確的規定,8地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表示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青海、云南等地有地方增補的需求。與之同步,結合國家對基層醫療機構建設、促進分級診療等政策,有業內人士分析,全國千億基層用藥市場將很快迎來大發展。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