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中藥類出口量價齊升,實現了穩步增長。中藥類出口金額39.09億美元,同比增長7.39%;出口均價同比增長16.69%,帶動了中藥類出口額的增長。業內認為,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中醫藥企業的海外發展前景被看好。
中醫藥“海外粉絲”日益增加
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療效和作用凸現,近年來,逐漸被國際認可,“海外粉絲”日益增加,包括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其的認同感均為有大幅提升。
據悉,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將針灸納入醫保系統,使得我國傳統醫藥“走出去”,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我國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并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專門的合作協議。
業內認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時代需求。為了助力中醫藥在海外更好的發展,我國近年來也有出臺相關的支持政策或措施,例如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更多的中醫藥企業在沿線國家獲得交流和合作的機會。
數據顯示,截至3月份,在“一帶一路”沿線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已建成49個中醫藥海外中心,推動中醫藥在海外更好的落地生長。根據《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走出去”還需要克服阻力
中藥國際化既符合國家戰略需求,也滿足了海外市場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中醫藥在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克服阻力。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大問題是,中藥不符合海外藥品注冊要求,在歐盟能成功注冊的也屈指可數,多數國家將中藥歸為非藥品。特別對于中成藥來說,由于國外評審體系的不相適應,使得中藥國際化腳步放慢。
對此,業內建議,可以通過產學研醫結合,通過中藥的臨床精準定位,顯示中藥的臨床價值,同時完成作用機理研究,突破這一阻力。
也有業內認為,標準化是一個必然趨勢。找到合理的路徑是關鍵,如安全性問題,要把這些基礎性標準化做好,才有利于中醫藥走出去。但也要看產業發展定位,中醫藥的標準化和出海是一個長期戰略之路。
實際上,我國于2016年就聚焦中藥的藥品注冊瓶頸問題,并支持開展國際注冊認證,助力中國醫藥市場走向海外,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在此背景下,我國不少中藥產品闖關FDA,例如天士力創新中藥復方丹參滴丸、綠葉制藥中成藥血脂康膠囊等。
另外,我國還明確加大中醫藥投入和政策扶持,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增加中成藥品種數量等。2019醫保目錄常規準入部分共2643個藥品,包括西藥1322個、中成藥1321個(含民族藥93個);共納入有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892個,地方可根據本地實際按程序增補;目錄中收載甲類藥品640個。其中西藥398個,中成藥242個。
可以看到,今年新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有一半品種是中成藥,這將為中成藥的發展保駕護航,有利于提高傳統醫藥醫學的地位,讓國人更多地了解認可中醫藥的同時,也能讓國際對中醫藥產生更多的信賴,助力中醫藥走出去。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