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效力、作用以及適應癥上相同或趨同的一種仿制品。我國是仿制藥大國,仿制藥市場占整個藥品市場的90%以上。為鼓勵發展高質量仿制藥,降低患者用藥成本,今年10月初國家衛健委發布《第一批鼓勵仿制藥品目錄》,明確列出首批33個鼓勵仿制藥品種目錄,提出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在臨床試驗、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優先審評審批等方面予以支持,這也給仿制藥企業研發指名了方向,避免藥企盲目生產。
據了解,33個鼓勵仿制藥品種目錄中有21個為國外上市國內尚無上市的產品,有9個品種中國有仿制藥。其中,富馬酸福莫特羅吸入溶液劑、氟維司群注射液、福沙吡坦二甲葡胺注射用無菌粉末等產品,正大天晴都有在研發,有的已經申報生產。
另外,今年以來,在4+7帶量采購、醫保控費等背景下,醫藥格局生變,仿制藥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因此面臨較大的生存挑戰。在此背景下,部分企業開始調整公司產品布局,摒棄部分仿制藥業務,以適應市場發展。
據悉,本土龍頭企業恒瑞醫藥、正大天晴、石藥集團、科倫藥業、先聲藥業等,已經摒棄低端仿制藥,開始走上高技術壁壘仿制藥及創新藥研發結合的道路。
例如,恒瑞醫藥基于投入和產出的衡量,早在2018年就停止了一般仿制藥項目,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在某行業會議上表示,要改變企業的生存現狀,更有競爭優勢,必須走創新之路。近期,恒瑞又宣布暫停一般仿制藥項目,只做創新藥和有核心價值的高端仿制藥。可見預見,未來創新藥行業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將更有話語權。
正大天晴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隨著帶量采購的全國擴圍,未來普通仿制藥進入微利時代,高技術壁壘的仿制藥和創新藥成為藥企的研發方向。公司2019年新立項的產品中70%都是創新藥。
仿制藥頭部企業石藥集團已經開始在新靶點大分子生物藥、小分子新藥、原化藥3類新藥等方面發力,仿制藥研發方向也轉向了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高端仿制藥。
科倫藥業創新藥涵蓋領域廣、仿制藥項目儲備豐富,2019-2020年有望獲得11個仿制藥生產批件,8個品種有望通過一致性評價。同時科倫啟動了面向國內外市場的490余項藥物的研究,包括392項仿制藥(含一致性評價品種)、20項新型給藥系統藥物(NDDS)、80項創新藥研究,仿制藥已逐漸開花結果。
早在2018年初,先聲藥業宣布成立上海創新中心,并將仿制藥及創新藥研發工作一分為二獨立管理,徹底放棄低端仿制藥。
可見,仿制藥企業轉型的號角已經吹響。分析人士判斷,在質量升級的倒逼之下,我國4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中,將有至少3000家遭到淘汰,隨著4+7帶量采購擴圍政策的推進,這一洗牌已經加速。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