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2019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大會暨聯盟會員代表大會在京隆重召開。由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盟秘書處)共同主辦,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打造專業化高水平的供應商隊伍,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聯盟輪值主席、和利時科技集團董事長邵柏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瑞華,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聯盟秘書長楊建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余曉暉,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張相木,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森第,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崔旭龍,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啟閣,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徐仁艷等領導及嘉賓出席大會。
會上,聯盟輪值主席邵柏慶在歡迎辭中指出,在工業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2019年聯盟圍繞“支撐、培育、協同、賦能”四個重點,著力推進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的發展應用,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下一步,聯盟要充分發揮引領的作用,繼續圍繞“培育和壯大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宗旨,加強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的交流與研究,建立好協作機制,與各成員單位共建良好的智能制造生態圈。
辛國斌副部長指出,智能制造是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必須錘煉一支既精通信息技術又懂制造技術,且深刻掌握行業知識和管理知識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隊伍。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發展智能制造中要發揮先鋒隊和排頭兵作用,聚焦細分行業、面向中小企業,腳踏實地的提高自身能力,真刀真槍的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要植根行業。貼近行業發展實際,依據行業用戶現實基礎,量身定制分階段、能落地、有成效的解決方案。深耕細分行業,不斷積累專業知識和技術訣竅,提煉總結形成標準,推動成熟解決方案鏈條式復制。二是要提升能力。加強對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術的研發應用,突破工業協議、控制系統等瓶頸限制。積極布局一批核心知識產權,利用平臺化、網絡化的技術手段,推動解決方案模塊化和產品化。三是要融入生態。強化與裝備制造商、軟件開發商、用戶企業的上下游協同,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創新,展開與金融、教育、市場等資源要素的全方位對接,促進智能制造集群式發展。四是要放眼國際。要有開放的視野和系統的眼光,要加強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其在咨詢規劃、方案設計、集成實施和運維服務全過程中的先進經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以“制造全流程智能化”為主題作了主旨報告。柴院士指出,制造全流程智能化的涵義和愿景是以企業高效化與綠色化為目標,以實現制造流程的智能優化決策與加工裝備(過程)智能自主控制為特征的制造模式。制造業傳統金字塔結構,正向基于人機合作的智能優化決策系統和多個智能自主控制系統組成的智能化兩層結構轉變。工業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發展應用,已成為智能制造發展的驅動力量,推動制造流程中的智能自主控制系統隨決策指令協同運行,從而實現制造流程的全局優化。
會議期間,大會重磅發布了11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第二批)名單、35家符合《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規范條件》的供應商(第二批)名單,以及《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白皮書》和《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汽車行業市場研究報告》,同時表彰了2019年聯盟優秀企業和個人,并舉行了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汽車行業分盟成立儀式,宣布汽車行業分盟正式成為繼建材、紡織、電力裝備、船舶等行業的第5個行業分盟。之后,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作為第二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代表作了經驗分享。
大會同期還舉辦了消費電子、醫藥、汽車、機械裝備4個細分行業解決方案分論壇和天津地區、航空和紡織3場供需對接會。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原材料工業司、消費品工業司等有關司局,相關省市工信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聯盟及北京分盟、天津分盟、河南分盟、重慶分盟、紡織分盟、汽車分盟相關領導和企業代表約600人參加本次大會。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