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制藥行業的“母機”,制藥裝備的技術水平決定了制藥水平。2020年,隨著集采、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常態化,醫藥行業整合將加速,一批不具備環境適應能力和無法應對挑戰的藥企要么被并購合作,要么淘汰出局,而留下的藥企應具備較高的制藥水平,因此對于高等制藥裝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2020年,制藥裝備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醫藥行業格局生變的背景下,具備技術、資金、行業經驗豐富的國產制藥裝備企業往往更受市場的關注和青睞,創新研發能力突出的中小型企業也有望贏得機遇。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將有一批“大禮包”上線,藥機企業不妨抓住機會,提高市場競爭力。
利好政策“禮包”
制藥裝備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方面的鼓勵和支持。例如,《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鼓勵重點發展緩控釋、透皮吸收、粉霧劑等新型制劑工藝設備,大規模生物反應器及附屬系統,柔性化無菌制劑生產線,連續化固體制劑生產設備,高速智能包裝生產線等高等制藥裝備,同時鼓勵提高制藥設備的集成化、連續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該《指南》將指引國產制藥裝備行業從低端不斷向著高水平方面努力,而抓住機遇提前布局的藥機企業更有望獲得支持,并在市場上搶占先機。
“減稅降費”政策也給了制藥裝備企業實實在在的“好處”。自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以來,不少藥機企業表示減稅效果顯現、獲得感明顯提升,規模小的企業甚至借助該政策獲得了爬坡過坎的“加速器”。
例如,楚天表示,其在2019年享受到了增值稅降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如果我們2019年國內銷售15億元,增值稅可以節稅近1500萬元;研發加計扣除比例由50%調整到75%,研發投入2億元,企業所得稅可以節稅近400萬元。”這筆節省下來的資金可以助力企業發展攢后勁兒,創造更多的科技成果。
行業標準“禮包”
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長期以來,國內制藥裝備行業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使得很多客戶對產品就沒有驗收標準,包括在材質、處理能力等方面都缺乏標準依據,市場上魚龍混雜,擾亂公平競爭秩序,成為藥機行業高質量發展道上的“攔路虎”。
近年來,制藥裝備行業相關標準的修制訂工作不斷推進。2019年3月份,《藥用X射線異物檢測機》等7項制藥裝備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已完成;2019年年底,《集菌儀》、《藥用氣流混合機》、《大蜜丸機》、《整粒機》4項制藥裝備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已經完成;另外,根據2019年制藥裝備標準項目計劃匯總表,包括藥用周轉料斗式混合機、滾模式軟膠囊機、藥品透明膜包裝機等31個標準修訂項目,完成年限均為2021年。
可見,隨著這些行業標準的落地實施,藥機企業將有了標準參考,能夠更好地朝著中、高水平邁進,未來藥機市場上或誕生更多的科研新成果,推動制藥水平的提升。
行業標準的修制訂離不開參與的藥機企業以及行業的努力。有藥機人表示,公司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實際上也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標準上,我覺得大家不要把它理解為一個框定的框架,或者說規定為一定只能按照這個路線去走。藥機展會上的設備,大家都能夠感受到百家齊放,各家有各自的特色,沒有哪家說自己就是獨樹一幟的。所以標準只是大家對一個技術路線的協商,對它進行標準化也是為了防止市場出現混亂。”
市場需求“禮包”
國內市場方面,受集采、新醫保等政策的影響,醫藥行業格局持續重塑,對于中標、進入新醫保的企業而言,未來的市場將是巨大的。這些醫藥企業面臨產品質量、成本控制、產能供應等方面的挑戰,對于高等制藥裝備的需求或將持續增加。藥機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動化、智能化、連續化、信息化水平,同時需要從單一設備供應商朝著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助力藥企解決制藥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海外市場方面,隨著國產藥機基本實現進口替代,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不少企業將目標拓寬到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受“一帶一路”倡議等利好因素的支持,將國產藥機出口海外也成為眾多企業業績增長的驅動力。另外,近年來國際、國內藥機展會活動應接不暇,很多海外客戶通過參展了解、購置性價比高的國產藥機產品,為國內藥機企業走出去也提供了機會。
結語
綜上所述,2020年國產藥機行業受諸多利好因素的影響,依然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相對于低端產品而言,中高等的制藥裝備市場需求更有望獲得增長。
(審核編輯: candic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