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走親訪友是我國的傳統習俗。親戚往來,難免需要一桌好菜招待,但這也會導致大量的廚余垃圾產生。如今,國內不少城市都開始強制執行垃圾分類政策,廚余垃圾的分類讓不少居民都感到頭痛。但隨著廚余垃圾處理器的不斷豐富,廚余垃圾處理也有了更方便的解決之道。
廚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近年來,在城市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下,我國餐飲業疾馳在高速發展道路上,連帶著餐廚垃圾產生量大幅攀升。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約為7823萬噸;到2015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已達9475萬噸,日均產量達26萬噸/日。而到了2018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超過1億噸,達到10800萬噸。
以往,我國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混扔,大部分人未能意識到廚余垃圾的生產量之大。但現在,國內開始逐步進行垃圾分類管理,這讓不少居民感到麻煩的同時,也開始轉向科技力量尋求幫助,而這科技力量之一就是廚余垃圾處理器。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廚余垃圾處理器是利用高速旋轉的永磁電機帶動研磨腔中的轉盤,食物垃圾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相互撞擊,在極短的時間內被研磨成細小的顆粒并順水流排出管道。設備可用來處理剩菜、剩飯、菜葉、果皮、魚刺等等廚余垃圾,用途廣泛、操作方便。
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廚余垃圾處理設備產業在去年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國內電商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18日,廚余垃圾處理器1小時內銷量同比激增1399.8%,6月1日至13日期間,垃圾處理器銷售在上海地區同比增長990.28%。
盡管市場回暖,但與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廚余垃圾處理設備的市場天花板遠未碰頂。據某調查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廚余垃圾處理器銷售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歐盟等地區,但它在中國家庭中的普及率不及0.1%,在美國家庭普及率卻已達90%。在美國,75%以上的新建住宅都配備了廚余垃圾處理器,其年滲透率提升幅度約為0.4%。
不難發現,對于相關制造企業來說,制造、優化廚余垃圾處理器仍是一個增長效益的突破口。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策的發布也為廚余垃圾處理器帶來利好。廈門市政府推出《廈門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北京市出臺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上海推出的《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導則(試行)》中均有提出有條件的居住區、家庭可安裝符合標準的廚余垃圾處理裝置。
事實上,廚余垃圾處理器在國內并非新鮮事物。如今,在政策帶動下,廚余垃圾處理器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提高,市場有非常廣闊的發展潛力。對此,相關設備制造商也要看準市場風向,對設備進行優化和升級,利用高質量的設備深度開發市場。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