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顯示,這個在廣州黃埔落地的“行走”機器人可以自動全景無死角巡邏,并借助移動式紅外測溫篩查、循環播報提醒等功能,實現遠程可視化指揮。它是一種綜合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集成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行為控制和報警裝置,具備自主感知、自主行走、自主保護、互動交流等能力,可幫助人類完成基礎性、重復性、危險性的安保工作,推動安保服務升級,降低安保運營成本的多功能綜合智能裝備。
再來看什么是5G測溫巡邏機器人,這其中有兩大關鍵詞:一是巡邏;二是5G。不同于常見的安保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以理解為針對疫情推出的定制升級版。它搭載了5個高清攝像頭,可以做到紅外線5米以內快速測量體溫,并識別過往人員是否戴口罩;
它可以一次性測量10個人的體溫,溫度誤差在±0.5℃以內。實際使用中,這些機器人可以在機場、車站、廣場、醫院、社區以及重點卡扣路段啟用疫情防控模式。協助一線民警在危險、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完成排查、防控任務。
曙光盡顯,潛力無限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美元,2016-2020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0.5%。其中,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保持較快發展,各種類型產品不斷出現,在應對地震、洪澇災害和極端天氣,以及礦難、火災、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對特種機器人有著突出的需求。
初步統計,2019年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為7.5億美元,增速達到17.7%,高于全球水平。其中,軍事應用機器人、極限作業機器人和應急救援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5.2億美元、1.7億美元和0.6億美元。到2020年,特種機器人的國內市場需求規模有望突破9億美元。
機器人,已然被賦予“人”的稱呼。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人類將不斷賦予機器人許多邏輯剖析程序功用,盡量地協助人類完成一些使命,乃至是比較復雜化的使命。
疫情考驗之下看到移動機器人的一些特殊應用場合
1.移動機器人在醫療設施中的應用
醫院里護士和醫療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在醫療機構中來回奔波,移動機器人可以減輕很多麻煩。他們可以移動患者,收集和運輸補給品,協助進行外科手術甚至消毒房間。機器人可以減少繁瑣的工作量,減少工作場所的壓力和傷害,并確保更一致的護理質量。
移動機器人不僅可以加快醫療保健的運行速度,而且可以為真正連續的全天候覆蓋鋪平道路。護士和醫生需要休息,但移動機器人不需要休息。
2.咨詢服務
盡管聊天機器人和基于軟件的通信工具多年來一直是酒店和零售行業的必備品,但這一技術已躍升為更多的形式。從日本的機器人員工旅館到Rollbot,移動機器人應用程序有望改善客戶體驗。
服務機器人可以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想象一下可以將行李帶到您房間的機器人侍者,全天候客房服務(可能由機器人廚房提供)或可以在商店周圍開車的自動購物車。
3.農業中的應用
在過去的一年中,農民和農業綜合企業開始轉向使用移動機器人來維護,測量和收獲新鮮農產品以及許多其他應用。
無論是作為現有設備的增強設備本身,還是與空中無人機結合使用,移動式農業機器人都可以幫助應對害蟲侵擾,測量土壤質量和農藥以及收獲水果和蔬菜。
4.倉儲訂單履行
從工廠到訂單交付,供應鏈中的許多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亞馬遜收購Kiva Systems之后,許多其他機器人提供了服務于倉庫和訂單履行業務的服務。
從隨同揀貨員的移動手推車到可以自行在倉庫周圍移動的更多自治系統,如今在供應鏈和物流中有各種各樣的移動機器人。
5.包裹運送
近幾年亞馬遜,聯邦快遞和UPS一直致力于無人機當地包裹遞送。安全和監管問題,各種競爭性替代方案以及技術挑戰減緩了進展。
盡管如此,移動機器人和無人機不僅可以加快交貨時間,而且還可以減少道路上許多卡車對環境的影響。
6.教育用移動機器人
各種各樣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工具包旨在激發年輕人(和成年人)并幫助他們學習編碼。隨著技術已成為現代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來年將出現更多的教育應用。
7.災難恢復和應急響應
移動機器人可以進入普通人無法進入的空間,并且可以直接暴露于危險的化學物質,熱和火焰甚至是廣泛的碎片中。機器人技術非常適合災難恢復和緊急救援情況。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