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兇猛來襲,引發了自SARS后全國性疫情,為避免出現傳染爆發,各地方政府均發布了延遲復工的行政指令,企業停工減產,制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而且世衛組織也將之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隨后多國發布了針對中國的旅行警告和入境限制,那么內外承壓極重的宏觀形勢下,國內5G將如何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運營商 1G-4G 網絡建設起步落后于全球,但5G 時代我國運營商實現了與全球主流運營商保持同步甚至領先。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中國邁入5G元年;2019年10月31日,在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舉行了5G商用啟動儀式。
如今,因為疫情防治工作影響,工程物資的配送受到疫情的影響處于基本停滯狀態,物資不到位,基站無法建起來,并且包括幾大運營商、上下游的通信設備企業在內的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延遲復工,5G網絡的規劃和建設進度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武漢在5G產業鏈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武漢凡谷、光迅科技、華工科技、虹信通信、長飛光纖、光迅科技、烽火通信等通訊領域重量級企業都在武漢,這些企業深受疫情影響將對國內5G產業鏈的影響非常深重。
在5G手機領域,一方面在供給側端手機上下游產業鏈生產商是否受影響取決于復工后人員調配、生產進度是否順利,另一方面在需求端,雖然對5G手機都比較看好,關注度都很高,隨著疫情的爆發,伴隨著恐慌情緒以及外出頻率的降低,將減少消費者的購機需求。
但“禍兮福所倚”,凡事都有兩面性。
“新冠肺炎”的出現導致線上消費、線上教育、在線辦公、視頻會議、遠程醫療、無人零售、無人監控等新的工作生活業態快速發展,包括騰訊、阿里在內的很多企業都在采取遠程辦公的方式替代集中化的辦公,這很可能將改變未來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增加了公眾對信息更大容量、更快速度信道的需求,而5G作為一種高效的信息承載網絡,在這種新型的工作和管理場景中,其需求量無疑是巨大的,5G的應用場景一下子變得更加清晰、可行,疫情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5G商用落地的發展。工信部部長苗圩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2020年重點加快5G獨立組網建設,持續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大投資,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大力探索面向行業的5G網絡架構,切實滿足各個不同行業的個性化需求。
疫情過后,5G技術將更快催生并推動這些行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未來,5G技術將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將開啟我國數字經濟的新篇章,為更海量的社會信息實現更快速、更高效的流動助力;為構建智慧社會,激發創新活力打下基礎;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