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控制疫情蔓延,從全國到地方采取了多種防控措施阻隔疫情進一步擴散。在此背景下,國家經濟運行各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數字經濟領域消費在此次疫情中起到特殊作用,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成為疫情形勢下抵抗風險的重要力量
此次疫情爆發時間特殊,疫情防控期與春節假期疊加,在多項防控措施影響下,消費受到巨大沖擊。消費在我國宏觀經濟中的地位顯著,連續多年占據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第一引擎位置。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創新發展,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成為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消費持續保有動力的關鍵力量。在此背景下,數字經濟領域消費在此次疫情中的特殊角色和作用更加凸顯,同時,受疫情影響也更加深刻。
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隨著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消費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2019年,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高于投資和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
突發疫情成為沖擊春節期間消費的“黑天鵝”。春節期間本應是消費旺季,而防控疫情需要控制和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減少人員外出,部分疫情嚴重地區實施隔離管控,大幅降低了消費需求,對餐飲、旅游、電影、交通運輸等行業造成明顯沖擊。2020年國內電影春節檔票房預期70億元,因觀影需求急劇下滑,7部主要影片全部撤檔,多家影院暫停營業;為避免人群聚集,春節各類聚餐、婚宴取消,多家餐廳停止營業,而去年春節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春節黃金周受疫情沖擊,各主要景點關閉、大型活動取消,而去年同期全國旅游收入達到5139億元;全國出行需求減少,正月初五全國鐵路發送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下降73.8%,正月初六下降74.7%。
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成為恢復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是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近年來,數字經濟領域消費突破傳統消費增長瓶頸,有力推動著消費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成為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多數居民已形成新的消費習慣,2019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0.6萬億元,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新模式新業態蓬勃涌現,較線下傳統消費的通達能力和協調能力更為突出,在此次疫情中面臨挑戰、考驗,同時也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成為此次疫情中抵御沖擊的重要力量。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數字經濟領域消費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一系列社會運轉模式和居民行為模式的改變,在消費方面的影響尤為突出,數字經濟領域消費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不同類型消費模式所受影響呈現兩極分化
在控制疫情爆發的短期內,因采取“封城”“出行管制”等多項防控措施,線下消費銳減,居民對于網絡消費的依賴倍增。不同數字經濟領域消費內容,因其網絡依賴性和生活相關性,在此次疫情中所受的影響呈現兩極分化情況。
大線下小線上消費平臺面對嚴峻考驗。多數線上預訂類平臺屬于“大線下小線上”模式,主要的運營服務部分比較依賴線下,這類平臺在此次疫情中受沖擊較大,如線上家政服務、線上旅游(OTA)等。以OTA平臺為例,一方面,消費者出行旅游意愿急劇降低;另一方面,企業履行退改簽責任,資金流面臨重壓。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旅游產品,并妥善處理好游客行程調整和退團退費等合理訴求。攜程、飛豬、去哪兒網、馬蜂窩、中青旅遨游網、途牛等旅游、交通、酒店預訂平臺,均接到大量的旅游產品及相關服務退改簽需求,經過疫情爆發以來逐輪升級免費退改簽范圍后,多家OTA墊資已達數億元規模。其中,截至1月30日,馬蜂窩旅游已為消費者即時退款墊資5億多元。
網絡文娛等線上內容平臺需求激增。疫情期間,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滿足,游戲、閱讀、視頻等線上內容的數字經濟領域消費需求激增。網絡游戲方面,春節假期與疫情疊加,手機游戲成為眾多居民打發時間的選擇,多款手游用戶激增,消費規模暴漲。如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大年三十當天流水達20億元左右,遠超去年同期的13億元。從iOS和安卓平臺數據來看,網易的《陰陽師》《荒野行動》《平安京》等游戲在春節期間下載量居前。視頻影音方面,受疫情影響,所有春節檔電影都宣布撤檔,線上視頻影音取代了居民對線下影院的消費需求。如,電影《囧媽》成為春節檔首次免費線上首播的電影,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火山版及智能電視鮮時光三日總播放量超過6億,總觀看人次1.8億,僅湖北一省的播放量就超過2500萬次。
(二)發展和創新在線消費模式適應新需求
隨著疫情發展,線下消費活動轉移至線上,擺脫空間限制的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模式展現其優勢。電商企業積極發揮平臺優勢,開拓貨源、優化庫存、彌合供需;線上協同辦公、遠程診療、網絡教育等模式受眾面迅速擴大。
電商平臺扮演彌合消費供需重要角色。受疫情影響,居民減少戶外采買活動,轉為線上采購,電商平臺借助渠道優勢積極平衡供需。防疫物資供應方面,各電商平臺積極拓展貨源。京東與各品類開展自營合作的品牌商家密切溝通,推動廠家加班生產、優化庫存,爭取更快的到貨時間和更多的到貨數量。1月19-25日,京東平臺銷售口罩2.3億個,消毒液318.8萬瓶。拼多多開通“抗疫頻道”,通過補貼方式鼓勵平臺內商家擴大防疫物資銷售。生鮮貨品供應方面,線下餐飲行業受到沉重的打擊,囤積大量生鮮食材;而消費者對于生鮮物品的需求亟需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以即時配送為特點的前置倉電商平臺打通了消費供需渠道。如,美菜把原本供應給餐廳的平價菜品開放給個人和家庭用戶進行下單配送服務。武漢地區已經首先開通服務,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正在逐步開放。
辦公、醫療、教育線上模式大范圍推廣。在居家隔離期間,為滿足辦公、醫療、教育等必要民生需求,線上協同辦公、遠程診療、網絡教育等模式獲得大范圍推廣。線上協同辦公方面,電信天翼云、聯通云視頻免費開通使用,中國移動云視訊、華為WELINK、騰訊會議都提供多用戶免費不限時視頻會議服務、線上打卡等;阿里巴巴集團旗下Teambition團隊2月1日至5月1日為參與抗擊疫情的機構、企業等免費升級至專業版;字節跳動飛書軟件為各單位遠程辦公提供高效協作服務。
遠程診療方面,微信新增“醫療健康”服務,緊急上線“在線問診”功能;京東健康上線“京東義診”服務,2000位醫生在線提供免費問診等醫療服務;百度開通“在線問醫生”服務免費通道,所有涉及肺炎類的咨詢將全部免費服務;蘇寧易購平臺上線健康義診功能,幫助用戶無接觸就診;中興助力四川電信利用5G技術實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在全國首次實現兩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5G遠程會診。
網絡教育方面,中國大學MOOC平臺為全國受疫情影響延期開學的高校提供免費服務支持,包括近8000門課程中適配相應的專業課、公共課、通識課等課程資源。企鵝輔導、有道、好未來、猿輔導等在線教育公司免費開放在線授課平臺,以期緩解用戶的學習需求。
疫情催生了“無人與人接觸”的消費場景需求。服務型機器人、無人超市、AR試衣、無人機配送等場景開始探索商用可能。多家醫院、酒店嘗試用機器人實現“無接觸”配送需求,如:廣東省人民醫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引進了集成無人駕駛技術的機器人,在醫院中承擔送藥、送餐、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等工作,阻斷“人傳人”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鏈條,降低了臨床工作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優地科技正在抓緊生產,預計將在3月底出貨1000臺機器人;擎朗智能將免費為隔離區人員提供安全、及時的免接觸送餐服務。
短期來看,由于春節假期與疫情防控期疊加,“宅”經濟興起,數字經濟領域消費需求激增,線上文娛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線上預訂類消費平臺面臨短暫的消費空窗,電商平臺為化解疫情對消費的沖擊提供了緩沖空間,線上協同辦公、遠程診療、網絡教育等成為傳統線下模式的重要保障手段。長期來看,疫情消退后,隨著線下生活工作的正常開展,網絡游戲爆發增長的消費將恢復穩定,經歷疫情磨礪的電商、出行OTA各環節協同和響應能力提升,線上協同辦公、遠程診療、網絡教育模式將更為成熟、資源不斷累積,各平臺疫情期間拉動的新用戶規模效應不可小覷,消費者數字經濟領域消費習慣進一步鞏固,將成為未來重要消費模式。
三、有關建議
短期內,要著手積極穩定市場秩序。一方面對消費品流通各環節加強協調,對提供緊缺急需物資保障的生產企業和保障民生的商貿配送企業進行適當獎勵和補貼;另一方面對居民進行廣泛宣傳教育,穩定消費情緒和消費行為。從中長期來看,要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理念,為消費新模式、消費新場景的發展營造健康、廣闊的空間。同時增強數字經濟領域消費供給能力,不斷夯實數字經濟領域消費基礎。隨著生產的恢復、出貨的速度增加、居民理性購物意識的提高,消費市場將逐步恢復良性運轉。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