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由華東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代理的、中海油舟山煉廠生產的4500噸低硫燃料油順利進入中化興中公司出口監管倉(此前21日舟山海關已經為其辦理了入倉報關手續),標志著舟山煉廠首次、浙江自貿區首票燃料油出口退稅業務正式落地。
此票業務企業預計可以退稅170萬元,入倉后將由浙江自貿區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銷售給具有燃料油加注資質的企業,最終用于國際航行船舶加注。該票貨物運用浙江自貿區“油庫功能整合”創新舉措實現出口監管倉和保稅倉功能合一,在同一罐內實現貨物出口和保稅供油,效率大大提升,企業成本大幅降低。據悉,此次訂單共7500噸,分兩次入倉,另外3000噸船用燃料油也將于近期入倉。
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重點推進打造東北亞保稅船用燃料油加注中心。2019年,舟山保稅燃油加注量達410.3萬噸,調撥量達518.9萬噸,結算量達624.57萬噸,占全國總供應量的50%以上,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全球前十大供油港。
目前,在舟山開展保稅燃油加注企業達14家,是目前我國市場最開放、監管最高效的地區。這都得益于浙江自貿區出臺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如“一船多地多供”、“跨關區直供”、“港外錨地供油”、“先供后報”、“油庫功能整合”和“混兌調和加工”等,大大提升了供油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舟山海關、海事、邊檢等部門真正將“靠前服務”落到實處,并最大程度上實現了企業“零跑腿”的目標,也形成了多項可復制推廣經驗。
財政部、國稅總局、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的《關于對國際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實行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出臺后,舟山港綜保區管委會會同稅務、海關、商務、財政等部門對燃料油出口退稅全流程進行梳理,舟山海關也適時召開相關企業座談會,明確操作指南,保障了首單燃料油出口業務的順利進行。
出口退稅業務的落地實施,將進一步激活國內煉廠剩余產能,降低我國國際航行船舶燃料油加注價格,加強油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船用燃料油供油商國際競爭優勢,推動舟山港保稅船供油市場的快速發展,助力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東北亞保稅船用燃油供應中心建設。
據悉,除中海油舟山煉廠外,舟山綠色石化項目、寧波、上海等地煉廠也已經開始生產船用燃料油,近期將在舟山開展出口業務。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