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TUV 南德意志大中華集團(以下簡稱“TUV SUD” )與上海歐盟商會成功聯合舉辦了“中國制造2025如何對接工業4.0”研討會。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TUV SUD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德國TUV機構,在工業4.0的概念形成和推進實施中具有豐富的全球經驗,并且始終致力于協助全球企業通過持續改進從而實現穩步前行。此次研討會吸引了各行業的企業代表參加,在會上,TUV SUD洪楓博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及如何創造企業自身優勢等內容。
從18世紀以蒸汽引擎為代表的工業1.0,到20世紀以電力為代表的工業2.0,再到20世紀70年代以自動化和IT為代表的工業3.0,一直到今天以物聯網為標識的工業4.0的出現,世界工業發展經歷了多次轉變。這一次工業4.0的轉變,將是基于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轉變。網絡速度的加快、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的應用,使得目前大規模生產相同產品的生產模式逐步向大規模生產顧客定制的智能生產模式轉變。基于互聯網的工業將能滿足客戶各類需求,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勞動成本并具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創新機遇。
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制造企業普遍處于工業2.0到3.0階段,他們正面臨勞動成本上升、工人緊缺、地理區域分散、生產技術難關等難題。勞動力成本急劇上漲,并且在將來仍會繼續擴大。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面臨合格人才的短缺。為了尋求更多的來自內需驅動的增長,中國需要實現工業現代化。而保持GDP在一個穩定的增長水平上,更需要從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切換至高效的高科技生產模式。從長期來看,只有那些進入高端制造業的企業才有機會留在市場里。中國如何繼續保持“世界制造中心”?
TUV SUD洪楓博士認為,“當工業4.0來臨,計算機系統會思考,會自我學習。智能生產線能定制商品,并依舊保持高速生產。在不久的未來,只有兩類公司能脫穎而出。一類是設計類公司,提供注重客戶體驗的產品創新設計。另一類是能快速高效地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公司。目前,產能過剩的中國工業需要創新,需要產品、技術及管理的全面升級,更需要專注縫隙市場凸顯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中國工業也亟待轉型,從勞動密集型向標準化和自動化轉型,從計劃生產到彈性定制轉型,從標準過程向全球市場和集成供應鏈轉型。”
“TUV SUD能為國內企業實踐工業4.0提供全球化的資源共享平臺,例如,國內企業可親身感受德國標桿工廠,學習借鑒其優秀的工廠模式及管理經驗,TUV SUD還可為企業評估工業自動化與工業4.0成熟度,提出改進建議。針對企業員工提供定制化的流程優化、績效提升培訓與咨詢服務。”TUV SUD洪楓博士補充道。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