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農業、工業等領域發展迅速,隨之也帶了不小的污染問題,其中就包括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具有危害大、時間久等特點,受到科研者的關注。土壤是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污染物的承載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凈化能力,如果污染程度不斷增加,超過土壤自凈限度,就會出現污染問題,失去原有的功能,無法保證農作物的質量及產量。
1、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在進行重金屬污染治理之前,首先就需要對重金屬污染的來源進行分析。前文已經提到,改革開放以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程度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而提升,也就是說,重金屬污染首先與人類的生產活動有關。從更加廣泛的層面分析可知,工業生產以及農業的作業也會導致土壤污染,例如煉鋼廠在進行煉鐵之后產生的多余廢氣以及廢水等如果沒有經過符合標準的處理或者處理沒有達標就直接排放就會直接對土壤造成污染。農業作業中,農藥的泛濫使用也是當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源頭之一。我國經濟實力強,隨之而來的就是繁重的交通,機動車行駛的過程中會使得周邊的塵土飛揚,為了盡可能地減少環境中的粉塵,環保部門會主張進行降塵等活動,但是這也會使得金屬粉塵進入土壤。此外,土壤本身的背景值也是與重金屬污染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別是金屬礦藏周邊的金數值明顯要比其他部分要高?;鹕奖l也是金屬粉塵進入土壤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當火山噴發時,火山熔巖內部的金屬物質進入空中,同時隨著降雨下落進入土壤,這樣也是重金屬污染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方式。
2、重金屬污染現狀
目前,我國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面積較廣,但是針對重金屬污染土地的治理效果不佳。如前幾年媒體報道的鎘大米事件,就是土壤遭受了重金屬鎘的污染,而導致污染的土壤中種植的水稻因時間的推移而累積,就形成了著名的鎘大米事件,人們食用有毒的鎘大米在體內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造成中毒現象,引起骨痛病,嚴重影響了人的健康。另外,我國土壤污染主要地區為礦區污染,特別是云貴高原地區,雖然各種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但是也成為土壤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西北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是我國重工業發展的重要能源物質,這些能源物質的過度開發,會使土壤的土質結構層發生改變,影響土壤本身的結構組成,也是土壤污染的表現形式之一。我國是鉛礦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同時也是生產與消費大國,鉛是一種對機體危害較為嚴重的重金屬,特別是兒童,對鉛的敏感性較高,容易導致兒童血鉛超標的問題。因此,我國提出多種預防土壤的重金屬污染的措施,如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力爭解決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問題。
3、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
3.1工程修復技術
工程修復技術是指采用物理機械法,用未被污染的活性土壤覆蓋受污染的表層土壤,或去除表層受污染土壤后將下層土壤耕作活化。常見的工程措施有去表土、換土、客土和深翻土,通過對污染土壤原來的空間進行轉移處理,降低植物根系與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接觸,從而降低或者控制重金屬的危害。重度污染的土壤建議使用去表土、換土、客土等方式,輕度污染的土壤可以使用深翻土。工程修復具有徹底、穩定的優點,但是工程量大、投入高,且污染物只是發生轉移,并不能根治。因此,部分國家要求填埋之前必須處理,以促進人們尋找新的創造性修復技術。
3.2物理修復技術
物理修復技術是指利用污染物和土壤本身的物理特性對土壤中的污染物進行固定,防止其在土壤中遷移擴散,通過此方法可以減輕重金屬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物理修復技術還包括微波加熱、脫附、蒸氣浸提等一系列方法,但進行異位修復或原位修復的耗資極大,不能直接消除污染源頭,只是對表面污染進行簡單處理,無法達到真正的修復目的。
3.3生物修復技術
(1)植物修復。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出現植物修復,通過植物吸附重金屬,在對其進行統一處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植物修復方法還可以細化為三個部分:第一個為植物固定,就是采用植物降低金屬活性,一般使用耐受性植物,第二個為植物揮發,可以通過植物促進重金屬揮發,主要是利用植物蒸騰的原理,但是在揮發后會產生大氣污染,在大體沉降的作用下,再次回到土壤內部。第三個為植物修提取,就是植物吸取重金屬元素,在對植物進行處理。
(2)微生物修復。微生物具有氧化還原的性質,將其用于重金屬修復,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微生物修復一般采用細菌、真菌及放線菌作為修復材料,具有毒性小、可降解等優勢,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及研發潛力,但是應用成本先對較高,無法大面積應用在土壤重金屬修復中,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3)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植物及微生物本身具有共生的特點,可以共同應用在農田重金屬修復中,具有良好的修復效果。微生物可以幫助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更高的耐受性,除此之外,微生物還可以發揮解毒及微生物固定作用,應用前景廣闊。
3.4化學修復技術
化學修復技術是利用化學的原理,利用各種土壤改良劑加入到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使之與重金屬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化學性質穩定,對環境沒有危害或危害程度較低的化合物的一種技術。淋洗法是利用淋洗液沖洗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使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通過淋洗系統,形成具有溶解性的金屬離子或絡合物,淋洗結束后對各種成分進行繼續回收與處理,使土壤恢復健康狀態。該方法的關鍵是淋洗液的選擇,淋洗液種類較多,包括酸、堿、鹽、螯合劑等,總體包括無機和有機兩類,不同類別的淋洗劑進行針對性的淋洗處理。土壤的淋洗按技術手段又可劃分為原位與異位修復,異位修復又包括場外與異地兩種。該技術的優點是縮小污染的范圍、不出現技術人員密切接觸的現象,使土壤得到凈化處理。
3.5植物修復技術
植物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是利用本身的光合作用和根部的泵吸原理,將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吸附到體內,然后轉移到枝葉中,最后清理植物枝葉來消除污染。植物修復技術投資和維護成本低,操作簡便,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易于后處理,具有較高的美化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夠永久清除污染。缺點是其修復速度慢,受到土壤類型、溫度、濕度等因素的制約。通過調整土壤pH、添加螯合劑、施加植物營養等方式,人們可以提升植物修復效果。
總之,重金屬污染土壤是影響較大的一類污染現象,為對其進行修復治理,需要通過各種修復技術進行比較選擇,需要進一步的進行修復技術探索,探討出完整的、修復效果好的修復技術。加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提升企業針對環境保護的管理,從各方面降低土壤的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性,從而提升環境的清潔程度,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