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生鮮市場成為零售行業新的藍海市場。從2016年開始,整個生鮮市場開始一輪狂奔,新增品牌、融資、擴張等層出不窮。發展到現在,市場也經歷了多輪洗牌。近段時間,隨著“無接觸配送”等措施的出現,利用智能售貨機售賣生鮮成為了生鮮市場的新焦點。
生鮮作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具有剛需、高消費、高復購率的特性。伴隨著消費升級,國內生鮮市場規模一再擴大。據公開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1.91萬億元,2019年將突破2萬億元。
如今,冷鏈物流的發展讓生鮮供應鏈更加成熟,而處于其末端的銷售市場卻一再受挫。業內人士表示,自動生鮮售賣機的出現或可解決目前生鮮產業在銷售端的部分難點。用戶只要掃描柜門屏幕上的二維碼,柜門就會自動打開,而消費者拿走新鮮食材后,關閉柜門就可以自動結算。
自動生鮮售賣機是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實現人、貨、場三者之間的優化匹配。設備只需要極少的場地成本,移動靈活,并且能在滿足了用戶對生鮮需求的同時,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避免交叉感染。但國內生鮮售賣機的應用范圍有限,如何在拓寬應用范圍的同時,提升留存率是目前設備制造和應用企業的一道難坎。
自動生鮮售賣機主要售賣生鮮食品,因此,設備的保鮮功能就顯得十分重要。據了解,目前設備主要利用制冷技術對生鮮食品進行保鮮。由于設備處于獨立銷售的狀態,因此設備的制冷系統需要很高的自動化水平,并且要裝備自動故障檢測功能,避免因為故障導致設備停機,生鮮食品腐壞。并且由于不同生鮮食材的保存溫度不同,系統對溫度的控制也要更加精密。
此外,設備的智能化水平也亟待提升。雖然如今國內大部分自動售貨設備配備了信息化系統,但是和其他行業的情況來看,自動化售貨機配備的智能化大數據還處于初級階段。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現在消費者需求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現象,這也將成為自動生鮮銷售設備向高智能化、高自動化升級的強勁推動力。
不可否認的是,用自動售貨機賣生鮮在我國還是一個待發掘的市場,它的便捷性將會隨著我國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凸顯,而居民在購物方面的習慣也將會隨著市場的發展而有所轉變。當生鮮產業趕上數字化浪潮,對于設備生產商而言則是機遇蘊含著挑戰。這就需要制造企業追隨市場變遷的步伐,不斷提升自動生鮮售貨機的發展方向,為銷售終端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