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國產化替代?為什么要進行國產化替代?如何進行國產化替代?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近年來,網絡安全事件頻發,棱鏡計劃、中興事件、華為事件歷歷在目,現實一次又一次警戒我們——我們的網絡安全正在面臨嚴峻挑戰,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關鍵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自主,可控”肩負歷史使命。
以手機操作系統為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目前市面上手機產品和品牌數不勝數,但操作系統始終基本只有兩類。一類是國產手機的安卓系統,由美國谷歌公司開發;另一類是蘋果手機的蘋果系統,全世界幾十億部手機幾乎毫無例外。在網絡通信安全領域,國產化產品要想進入市場,就必須打破壟斷。如何打破壟斷呢?習總書記提出要做國產獨立自主可控替代。
2016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緊緊牽住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毋庸置疑,占有中國市場長達幾十年的國外產品在性能和質量上是優越的,所以國產化替代的道路必定是漫長且疼痛的。“但是我們必須堅持這么做,因為中興、華為事件表明,如果不是自主可控的產品,我們的產業很有可能在一天之內癱瘓。”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如果說國產化替代是一場戰爭,那么CPU、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硬件,就是“自主可控”的“正面戰場”,是國家網絡安全的基礎和保障。
國產化替代究竟替什么?答案是替代被壟斷的外國產品。在第十四屆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上,倪光南院士講到,目前,信息技術國產化替代在不同領域正在加速推進。包括:國產桌面計算機技術體系對Wintel體系的替代;高端服務器和數據庫對“IOE”的替代。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