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已擁有“燈塔工廠”44家,其中12家位于中國,占比約27%。“燈塔工廠”,即所謂“數字化制造”和“工業4.0”的行業領跑者和示范者。“燈塔工廠”由制造業企業組成,它們在運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以提升財務和經營績效方面展現了領導力。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共同撰寫的《全球“燈塔工廠”網絡:來自第四次工業革命前沿的最新洞見》中文版發布。報告中提到2019年7月和2020年1月全球“燈塔工廠”網絡共新添28名成員,在總計44個成員中,有14家被視為打通端到端價值鏈的“燈塔工廠”(以下或簡稱端到端“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是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尖端技術應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堪為全球表率的領先企業。它們選自一張包含1000家制造商的初始清單,主要評判標準是制造商在運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提高經濟和運營效益方面取得的成就。
入選2020年1月發布的18座全球“燈塔工廠”中,中國有6座,包括寶鋼、福田康明斯、海爾、強生、寶潔、濰柴;海外企業還有GE醫療,日立、愛科、漢高、葛蘭素史克、雷諾、英飛凌、美光等知名企業。
智匯君按照發布時間、所屬行業、工廠地址和類型統計如下表:
統計可見,總計44家“燈塔工廠”,在中國大陸的共12家,中國5家企業海爾、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上汽大通、寶鋼、濰柴共擁有6座“燈塔工廠”;全球知名企業在中國的“燈塔工廠”包括:博世汽車無錫工廠、西門子成都工廠、丹佛斯商用壓縮機天津工廠、福田康明斯北京工廠、強生醫療蘇州工廠、寶潔太倉工廠共6座。
在中國大陸的12家“燈塔工廠”中,7家工廠打通了端到端全價值鏈,將創新拓展到了實體工廠范疇之外,成為端到端“燈塔工廠”,占全球端到端“燈塔工廠”的一半,分別是:海爾沈陽工廠、福田康明斯北京工廠、濰柴濰坊工廠、海爾青島工廠、上汽大通南京工廠、寶潔太倉工廠、強生醫療蘇州工廠。
全球擁有3座“燈塔工廠”的企業:強生;
全球擁有2座“燈塔工廠”的企業:海爾、施耐德、寶潔、塔塔鋼鐵、雷諾;
而全球在同一個國家擁有2座燈塔工廠品牌就只有海爾1家,分別是海爾在青島的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和海爾在沈陽的冰箱互聯工廠。
一起來看看在中國的12家“燈塔工廠”
海爾沈陽冰箱互聯工廠
海爾青島中央空調互聯工廠
上汽大通C2B南京工廠
寶山鋼鐵上海24小時的“黑燈工廠”
富士康深圳工廠
濰柴集團濰坊工廠
強生醫療器材蘇州工廠
博世無錫工廠
丹佛斯商用壓縮機天津工廠
西門子成都工廠
福田康明斯北京工廠
寶潔太倉工廠
“數字化轉型越成功的企業,抗風險的能力越強。”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國區汽車與先進工業咨詢業務負責人王平如是評價。
目前,受疫情影響下,中國政府快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金融、財政措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各地政府也根據當地具體情況不斷推出措施,在防治疫情擴散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寶山鋼鐵:基于鋼鐵行業連續生產的特點,生產線不能中途臨時叫停,因此,寶鋼股份從春節開始到現在,生產線的一線制造員工一天也沒有放假,保持正常運作,公司的四大基地也是正常滿負荷生產。從生產角度看,寶鋼股份通過“智能制造”的技術手段,運用“黑燈工廠”“不碰面生產”“智慧物流”等智能手段,在防控阻擊疫情的同時,打好了穩產、高產的守衛戰。
濰柴集團:核心供應商是保證濰柴實現滿產超產的最關鍵要素。濰柴從大年初三開工以來,一直帶動著山東300多家產業鏈合作企業正常運行。譚旭光向上游產業鏈的全體合作伙伴表示感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濰柴集團既無一例疑似病例發生,又保證了生產的正常運行,這得益于產業鏈的全力支持。濰柴積極響應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要求,確立了三月份全力實現滿產超產的奮斗目標。
海爾集團:據悉,海爾國內15個園區52家工廠中,除武漢園區的3家工廠未復工外,含互聯工廠在內的其他49家工廠陸續順利復工,海爾全球用戶訂單已經開始有序生產。當前,海爾各工廠在切實做好疫情防御防范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快速復工復產,全力滿足用戶需求。
上汽大通:2月初,正值疫情爆發的高峰,零部件原料供應不足,是整車企業復產首要面對的問題。上汽大通南京工廠同樣面臨著這個難題。上汽大通南京工廠要恢復正常生產,涉及到的差不多有近600家供應商,從復工到復產這短短的十幾天里,“先遣隊”將原料供應精確到每一個零件,再根據零件的“到貨情況”來分步驟規劃恢復生產。2月20日,上汽大通南京工廠正式啟動復產。沖壓車間內,率先響起了熟悉的機器轟鳴聲,緊隨其后,車身、涂裝、總裝車間也開始以天為單位陸續穩步推進復產進度。3天以后,總裝車間內,南京工廠復工后的第一輛整車,按計劃下線了。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促使更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促使它們苦練內功、增強運營韌性,從而抵御各種不確定因素。制造業企業當前亟須采取戰略性舉措有序復工復產,克服疫情帶來的短期陣痛。隨后著眼長遠,將加速數字化轉型作為重中之重,從而進一步增強供應鏈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由智匯工業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