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施樂向惠普提出以330億美元收購要約,其中77%為現金,23%為施樂股份,若達成協議,惠普的持股比例將會提升至48%,而施樂則可持有余下的52%股份。但惠普當時拒絕收購。
2020年2月27日,施樂繼續向惠普提出以350億美元收購邀約,但惠普還是拒絕了這一提議,原因是施樂所開出的350億美元收購案嚴重低估了惠普的市值。
目前施樂公司市值約為67億美元,而惠普則將近5倍于施樂,達到313億美元,因此,該收購案也被行業認為是典型的“蛇吞象”操作。
施樂2019年營收為98.3億美元,同比下滑4%;凈利潤為3.61億美元,同比增長85.1%。
提價也沒用,惠普第三次拒絕施樂收購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施樂自2011年以來,年營收能力已腰斬過半,從226億美元,直接下跌到不足100億美元;凈利潤更是從2011年的近13億美元一路下跌,2016年一度出現虧損情況。
不過,惠普的整體情況也不會比施樂好多少。從財富雜志統計數據看,2011年以來,惠普的整體營收從1272.5億美元下降到584.7億美元;利潤也從70.7億美元下跌到53.3億美元。
由此,本次收購也被認為是施樂欲趁惠普“生病”進行收購,從而實現“自我救贖”。
但是施樂沒有錢!
為了實現收購惠普,施樂首先將其在合資公司富士施樂(Fuji Xerox)的25%股份以23億美元售予富士膠片;接著施樂和花旗集團達成了協議,欲借助花旗銀行的雄厚資金來達成此次交易。
這也意味著,施樂收購惠普的龐大資金是借來的,一旦兩個公司達成合并,新公司從誕生開始就背負巨大債務!因為過橋資金的利息通常很高,所以勢必會增加施樂的杠桿風險!
這也是惠普最為擔心的事情,其董事長奇普路伯格對施樂的瘋狂表示非常擔憂:“(合并)之后還將需要不現實的、無法實現的協同效應,這將令整個公司陷入危險。”
目前施樂的收購已經被惠普當成了敵意收購,并針對性地推出了“毒丸”計劃——于2月24日發布《價值創造戰略與財務計劃》,計劃到2022年從股東手里回購160億美元股票,以阻止投資者對惠普的持股比例超過20%。
施樂公司
施樂公司(Xerox)于1906年在紐約成立,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業務流程和文檔管理公司,研發、生產、營銷和維護各種文件處理產品。
施樂產品包括打印機、復印機、數字印刷設備以及相關的服務和耗材供應,其中彩色與黑白復印機是其成名產品,主要為金融服務、平面藝術、醫療保健、政府和工業行業的公司設計產品。
惠普公司
惠普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于1939年,下設三大業務集團:信息產品集團、打印及成像系統集團和企業計算機專業服務集團。
惠普公司目前正處于轉型狀態,該公司打算分拆成兩個獨立的組織機構,分拆后的惠普企業公司將成為一家主要銷售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硬件等產品的企業計算與網絡公司。而惠普公司將成為一家打印機和PC公司。在CEO梅格 · 惠特曼的領導下,惠普繼續試圖通過削減成本和優化研發流程來保持企業的穩定。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