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企業有其自身特殊情況,如企業所處的行業、現金流、決策者的視野、政府的支持等等,這些都可能造成我們的企業在面對”工業4.0“的時候呈現出不同的反應和狀態。
從企業自身來看,我們的企業在面對”工業4.0”時做出的積極決策將會極大提升企業在未來市場的競爭力。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們的制造業在面對”工業4.0“所做出的戰略決策和引領將會深刻影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力。因此,對我們的制造業進行定期的掃描和自我審視,將有助于我們在不同層面做出合適的戰略布局以及應對措施。
那么中國制造業的變革開始了嗎?起點怎樣?現狀如何?企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中國工業4.0進程報告》將為大家揭示目前中國制造業變革進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重要信息:
1、什么是“工業 4.0”?
“工業 4.0”是引導新一輪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技術革新,是應對行業危機轉型升級的趨勢;”工業 4.0“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制造管理體系,能夠指引企業迚行智能制造的升級,為企業制造生產營銷注入新的活力。目前,超過一半的企業已經對工業4.0的整體概念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解析:雖然”工業 4.0”提出的初衷是德國為了保持戒者提升德國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優勢的國家戓略,但是它的前瞻性同樣對我國的制造業企業具有引領作用。
2、“工業 4.0”有哪些特點?
工業4.0的主要特點是智能化、數字化、互聯化、物聯化、大集成和定制化,其中前四個特點最受企業認同,這也顯示出中國制造業企業對工業4.0的認知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較好的水平。
很多企業都在關注生產智能化帶給企業的效益增加,希望生產結構向智能化、數字化發展。隨著數字化引發的大數據管理模式也即將會成為企業追求的主流。互聯化能有效地解決企業不用戶群體間溝通問題,平臺效應會讓溝通的效能越來越高。
解析:智能化是制造業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樣也是最難實現和最大投入的。從技術實現的路線圖看,數字化、互聯化和物聯化是第一步,大集成是第二步,之后才是智能化。
3、“工業 4.0”的驅動力是什么?
在目前工業4.0的進程推進中,政府推動在總體緯度的表現為最低,大部分企業往往是出于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而考慮。在企業自身的驅動力中,技術革新排在第一位,顯示出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技術創新;其次的動力是生產成本壓力,這也是制造業企業的永恒話題。
解析:新的商業模式挑戰成為重要的驅動力之一,說明了我國企業在創新方面不斷邁進,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革新方面,而且在商業模式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案例。“工業 4.0”的應用實踐也有助于新的商業模式的產生。
4、推進“工業4.0”面臨哪些困難?
正如技術革新是企業推進“工業4.0”的最重要因素,人才、創新和標準成為了擺在“工業4.0”發展面前的攔路虎。人才與研發創新能力是中國工業4.0進程的巨大挑戰:大多數企業現有平臺升級向工業4.0進化的另一個原因,是源于工業4.0本身帶給企業的新挑戰,這其中最主要的三個挑戰包括缺少人才、研發與創新能力不強以及標準化的缺失,此外沒有成功經驗可供參考,企業領導的意識以及變革所需資金的壓力均給中國企業的工業4.0進程帶來了挑戰與阻力。
解析:人才匱乏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工業 4.0 的迚程中,需要整個生態圈中的人才相互協作,整體發展。
5、“工業 4.0” 實踐情況如何?
已經有很多企業都認可“工業4.0”的愿景,并積極地投身實踐的過程,還有很多企業認識到“工業 4.0”的發展對于企業自身發展的潛在利益,期望能夠在未來投入相關資源走迚“工業 4.0”實踐的隊伍。 目前有超過75%的企業開始或準備開始工業4.0的投入。
解析:對于迎接一次新的技術革命有很多種心態面對,等待的同時有得有失。爭取競爭力的模式也許就在一念之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承受失敗的同時,也累積了不可被超越的距離。
6、“工業4.0”應投入在哪些領域?
自動化與智能設備是實現“工業4.0”的基礎。“工業4.0”的升級改造必須建立在自動化的結構上的,這點得到了大多數企業的認同。其中17.14%的企業選擇更新自己內部的生產設施,加強自動化與智能化,16.43%的企業選擇升級MES/ERP軟件系統,而在工業4.0最為關鍵的大數據、數字化、物聯網、云制造等方面投入的企業相對較少,顯示出中國企業在進軍工業4.0領域時漸進而突變的特點。云制造、大數據需要整體行業的配合和沉淀,目前還處在前期探索階段。
解析:從基礎走向上層建筑的過程也適用于“工業 4.0”的實踐路線圖,夯實實體結構的基礎上搭配體系結構調整,再發揮其應用價值,這樣的過程風險較低,比較容易獲得企業的認可。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