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正在迅速增長,目前占整個機器人市場的50%以上。 預計到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銷售額將增至231.8億美元,高于2017年的168.2億美元。
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將主要朝以下五個主要趨勢發展。
1.人機協作
人機協作是工業機器人的重要趨勢,也是這一增長的動力。設計用于在共享工作區中與人類安全交互的“ Cobots”正在各種行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人們需要以零星和斷斷續續的方式與機器人緊密合作的環境中,安全共存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將不同的物料帶入機器人,更改程序并檢查新操作。
協作對于提高制造靈活性以適應高產量,小批量生產至關重要。 人們可以添加自己的獨特能力來適應變化和即興創作,而機器人可以為重復性任務增加不懈的耐力。
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也將對下一代工業機器人產生重大影響。人工智能將有助于機器人變得更加自主,自主多機器協同合作。目前業內的一個趨勢是AI和激光SLAM,機器人技術和機器視覺及激光制導的融合。來自相對不同技術的融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3.新的工業用戶
汽車工業機器化占比逐步降低是另一個關鍵趨勢,因為其他行業都接受工業機器人可以提供的效率和靈活性。近年來,隨著其他行業加速了機器人的采用,這種產業部署正在慢慢發生變化。非汽車領域的空間巨大,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提升的新增長點。以 3C 行業為例,3C 行業已連續兩年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首要行業,但目前其機器人密度僅約不到 40 臺/萬員工,自動化率普遍偏低,即便是加工廠龍頭富士康代工手機的自動化率也僅為 30%左右,最高也尚未突破 50%,日韓國家的機器人密度早已超過 1200 臺/萬員工,差距巨大。相對于漸趨飽和的汽車市場,作為萬億級產業體量的 3C 市場,工業機器人在此領域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隨著機器人變得更智能,更安全且形狀各異,它們對各種行業的新用戶越來越有吸引力。
4.數字化
數字化也產生了影響,因為作為工業4.0的一部分,互聯的工業機器人在數字制造生態系統中占據著一席之地。數字化可促進整個價值鏈上的協作-供應商,制造商和分銷商之間的橫向協作,或工廠內部的縱向協作,例如電子商務前端和CRM系統,業務ERP系統,生產計劃和物流自動化系統之間的協作。 兩種類型的協作都可以創造更好的客戶體驗,提高制造效率,提高工程效率,并允許更快地在產品或新產品之間靈活切換。
5.更小更輕的機器人
推動簡化,加上更小更輕的設計,也為工業機器人開辟了新的機遇。
斯坦德機器人作為柔性物流領導者,致力于引領工業物流柔性變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場未來機器人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