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迎來迅猛發展。
梅卡曼徳便是在全球自動化下,人工智能進入機器人、自動化領域浪潮中,成立最早的一波AI機器人企業之一。在梅卡曼徳創始人兼CEO邵天蘭看來,機器人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事,尤其是在2015年AI風口期,“機器人+AI”的結合,更是讓機器人行業充滿歷史性變革。
億歐科創近日采訪到邵天蘭本人,深入了解梅卡曼徳發展情況、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以及國內外市場商業機會。
專業的人要做專業的事,切勿盲目跟風
2016年之前,邵天蘭一直在德國一家機器人企業從事研究機器人的項目,之后回國創立梅卡曼徳。邵天蘭向億歐科創提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結合的意義就相當于80~90年代的電腦,與2000年以后的互聯網一樣,是劃時代的大趨勢。如今,站在2020年的時間窗口上,機器人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一代人的‘史詩’”。
梅卡曼徳成立于2016年,目前員工達150人,技術研發人員占比1/2,總部位于北京與上海,主要服務集成商、機器人廠家,服務領域包括制造業、物流等。截至目前,其在深圳和德國慕尼黑建立了分部,日本分部也正在建立中。業務層面,在德國、日本、歐洲、美國、東南亞等主力工業國家,已經開始在有序展開。服務國內外客戶超過100家。
也許是受到海外經歷的影響,邵天蘭非常欣賞徳國、日本工業機器人公司的運營模式。在交流中,億歐科創了解其運營模式主要表現在“專一”上。
從技術與產品兩個角度來看,國外工業機器人公司的“專一”,即在某一項技術或產品領域中,打造自己的核心壁壘,在一個點上一直打磨,堅持很多年,做到世界領先,最后形成一個以“核心產品或技術”為主導的具有體系化的產業鏈,以此形成強勁的競爭力。
邵天蘭表示,“康耐視是梅卡曼徳的學習對標對象,這個‘學習對象’并不是指模仿抄襲其技術、產品等,而是學習企業的運營模式、經營理念。”
并提到,現在國內很多創業型硬科技公司,都處于“端著碗里,看著鍋里”的狀態,什么產品都做,什么產品好就做什么,沒有聚焦在一個點上,進行深入研究、打磨,做專做精,所以在市場上很難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此外,邵天蘭強調道:“企業一定要能夠在某一方面有核心競爭力,并且作為一個服務者、賦能者的角色去服務其他公司。”
上半年市場略有回調,下半年也有反彈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達到57.3億美元,同比增長5.7%,約占全球1/3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而到2020年將達到93.5億美元。
對此,邵天蘭也發表了不同看法,他說:“2019年,國內機器人市場相當于會有一個小的回調,前幾年增速一直比較快,2019年工業機器人總銷量增速相對來說與2018年持平,國內市場沒有太多增長,這在某種程度上與當下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當然整個機器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在億歐科創看來,工業機器人產業趨勢向好,但本次疫情突發,短期內對整個行業會產生一定影響,會導致市場需求降低。邵天蘭預計,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在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趨勢上會有一個回調,但整體大方向上,不管國內國外都處在增長階段。
也就是說,疫情在短期內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例如產品交付環節。因為上下游客戶復工受到影響,所以導致一些產品等無法正常進行交付。但如果從長期來看,疫情的發生對行業的發展會有一些促進作用,在這期間,企業方覺得機器人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可能更適合于生產,會有一定程度“反彈”現象出現。
反彈的主要原因包括三點:第一,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可以為客戶帶來成本方面的管控,現在用工壓力逐漸增大,可以緩解“員工薪資、流動性強”等問題;第二,質量更可控,有機器人統一協作,生產流程更具標準化、可控性強;第三,減少用工風險,在一些危險場合、惡劣的環境,機器人作業更加安全。
邵天蘭解釋道:“以上這些,并不是讓機器人代替人,而是人機協作,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很好的生產制造效果,因為機器人也有很多做不了的事”。
市場快速增長之后,行業進入淘汰賽
現如今,整個工業機器人行業經過2015年、2016年創新型硬科技公司的涌進之后,經過近5年的發展,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然而,2018年、2019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有所放緩,這或許是市場快速增長的一個拐點。
邵天蘭覺得,現在整個工業機器人行業,正在經歷類比前幾年快速增長的階段,也可稱泡沫增長之后的洗牌與兩極分化,也叫行業“淘汰賽”。他形象地比喻道:“這就跟打游戲一樣,一上來甭管什么人,先涌進來,在經過快速的發展后,大家進入決賽圈,一分高下。”
從工業機器人整體來說,這是在發展的表現,但從參與者角度上來看,這個會分化,贏的一方殺出重圍進入頭部玩家行業,之后再進行下一階段,輸的一方或落后的一些玩家,會被大量淘汰。
“行業一直在進步發展,不同于一家公司的創業早期,有一個Demo早期的原型產品,然后去突破早期的客戶,在擁有初步的體量。行業經過一輪增長后,已經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進入到規模化應用階段,這是實力的較量,而且在產品落地的過程中,還要經過幾輪打磨,發揮長項,補足短板。”邵天蘭說,品牌分化競爭很激烈。
邵天蘭把梅卡曼徳比作“水桶型”公司,他認為公司能力較為全面,在3D相機、視覺、算法、規劃、軟件方面,有完整的產品能力,產品完成度好,經驗豐富,已經進入到規模化復制以及快速增長階段,并且接下來的發展規劃,他把重點放在了覆蓋更多行業與海外業務市場上,近期的融資也都覆蓋在這兩個方面。
梅卡曼徳產品鏈
針對企業產品規劃化所具備的特質,邵天蘭也總結了自己的觀點:一、將核心技術有效產品化,建立交付和服務標準體系,簡化部署及降低使用難度;二、緊跟用戶需求,在成熟場景下大規模交付的同時,繼續深挖細分場景的細分需求,打磨產品;三、找準自己的定位,將技術能力完全開放給機器人本體廠商、集成商,做好服務者角色。
億歐科創認為,在創業的大潮中,正如邵天蘭所說:“一個公司要在某一個行業做專,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目前,工業機器人仍處于早起階段,技術、產品面臨的挑戰依舊巨大,行業雖有眾多公司,但整體呈現“小而散”的狀態,機會較大。在未來,只有過硬實力的企業才會引領行業。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