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這個話題近幾年備受關注,伴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讓機器人真正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認知,甚至有了“威脅”意識,其實這是一個好事,起碼機器人已經被大眾所認知和接受了。
機器人,作為一種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其實在我國,可以根據應用環境將機器人分為兩大類,即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現在應用比較成熟的是在工業領域,主要是協助或取代人類的工作。
當提到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時,首先就會想到江蘇省,作為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產業重點聚集區,江蘇省一馬當先,不僅在集成電路、芯片領域領先全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也身先士卒,經過近年的發展,已經嶄露頭角。
本文從工業機器人角度出發,整理出支撐江蘇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幾點原因,并附上一份江蘇省工業機器人企業名單,用實例證明江蘇省在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達,得益于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新中國成立70年來,江蘇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從195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6億元,到2018年突破3.6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1952年增長3001.9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工業經濟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工業經濟在全國始終位居前三甲;
另一方面,2000年以來,以電子行業為代表的高技術行業迅速崛起,2003年,電子行業一躍成為江蘇第一大支柱行業,發展勢頭強勁;而其他高技術行業如醫藥制造企業、航空航天器制造企業、醫療儀器及儀表制造業業呈現較快的增長勢頭,江蘇高技術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這兩方面的因素為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孕育了種子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據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顯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機器人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少至多的飛躍,截止2018年底江蘇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2.9萬套。
一批優質的機器人企業正在快速崛起,例如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南京熊貓電子裝備有限公司、昆山佰奧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長虹智能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獲得國家級標準認定企業,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
還有類似億嘉和這樣的企業,其研發的帶電作業機器人,可以替代作業人員完成支線線路引線搭接等多種復雜、危險的高空帶電作業任務,填補了國內空白。
江蘇省機器人產業能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當然背后也少不了集成電路產業、芯片產業發展帶來的催化作用,作為長三角地區芯片產業的主力軍,江蘇省從芯片產業上下游入手,在政策引領,資金支持,產業創新的大環境下,中國“芯”或將迎來新的市場爆發,屆時機器人產業也將受益無窮。
工業新生:降低人因缺陷,精細制造工藝
而江蘇省本身也為機器人產業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為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計劃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產業特色鮮明、企業集聚發展、配套鏈條完善、公共服務齊全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滿足市場需求。
——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全省機器人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年均增長35%以上,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萬臺,形成一批機器人重點領軍企業、知名品牌和特色產業基地。
——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機器人研發創新平臺和測試公共服務平臺,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組建一批機器人推廣應用中心,在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和安防等特殊領域實施一批機器人示范應用工程,重點行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200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在家政服務、養老助殘、醫療康復、教育娛樂等領域實現批量應用。
據哈工大的一份報告指出,工業機器人領域2020年中國市場預測將達到372億元規模,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行業將迎來爆發,而從長遠來看,特種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或許將超過工業機器人。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