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處于最黑暗的時刻,2月5日,富士康官方微信公眾號對外宣布,在龍華園區引入口罩生產線,并在當天實現試產,可日產10萬只口罩。2月8日,比亞迪也緊隨其后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援產口罩和消毒液,開啟了汽車行業改生產線抗疫自救之先河,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示范效應。
3月18日,美國最大兩家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對外宣布,該公司正與白宮官員商討如何引入生產線生產包括呼吸機在內的醫療設備,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而在此之前,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就宣布將暫停北美生產至3月30日。
汽車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又經常以“零庫存”為生產模式的行業,在新冠肺炎這種波及全社會的高傳染性病毒疫情打擊下非常容易因為生產鏈條的某一個環節中斷而導致整個生產鏈條停產。富士康、比亞迪的成功經驗則表明,這種勞動密集型的工業企業可以通過改換生產線生產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技術含量不高又在疫情期間高度稀缺的產品讓生產線繼續維持運轉,幫助企業渡過危機。
不過富士康、比亞迪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也與富士康、比亞迪能夠集合深圳本地醫療物資生產優勢有關。深圳本身制造業就發達,又擁有穩健醫療和華大基因這些全球知名醫療企業,有利于整合產業優勢短時間內實現生產線的改換。而美國相對人力成本更高,通用和福特兩公司能否迅速變成美版比亞迪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股市熔斷雙重打擊下日益窘困的美國渡過難關,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