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從源頭遏制醫廢感染、防止疫情擴散尤為重要。江西省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院長吳代赦教授課題組找準目前垃圾處置的“痛點”,開發出一種防控有機廢棄物滋生、擴散病菌的垃圾收集系統,實現垃圾箱無異味、無有害氣體和污水外逸,保潔人員打包、換袋和清運時與垃圾零接觸。
“現在的垃圾箱僅是一個容器。我們開發出的垃圾收集系統是一個升級版的垃圾箱,可實現人與垃圾接觸零風險,便于垃圾的后續處理。”吳代赦介紹說,不僅是醫療廢物,這一系統還適用于收集易腐有機垃圾。
據了解,這一垃圾箱采用負壓運行,可防止內部氣體外泄、避免系統內可能存在的病菌通過空氣傳播;垃圾投入處的桶蓋和垃圾袋出口均增設閉鎖設計,可防止大量氣流進入系統而造成氣體處理負荷過大、能耗過高。將垃圾投入后,垃圾箱可對垃圾進行破碎、壓濾,實現固液分離,減少了垃圾存放、轉運過程中病菌滋生,且有利于后續分類處理。同時,系統內氣體經催化降解實現殺菌、除臭、凈化,進而經紫外線消毒后外排,可防止氣體攜細菌和病毒污染環境。
此外,垃圾箱可自動鋪設和打包垃圾袋,可有效避免人員與垃圾的“親密”接觸,減少病菌感染。
3月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受理了這項 “一種防控有機廢棄物滋生、擴散病菌的垃圾收集系統”發明專利的申請。“想法形成后,我們課題組立刻聯系技術力量比較強的加工廠,3月底樣機就能加工出來。”吳代赦說。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