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業內人士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疫情防控上使用區塊鏈技術。從公益捐款、遠程辦公、數字身份到社會治理,這些領域區塊鏈技術發揮的作用為何不及預期?此次全球疫情對區塊鏈行業將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目前的主流公鏈體系能否承受住資本市場的沖擊?針對這些熱點話題,新華財經跨洋連線了身在舊金山的井通科技、墨客的創始人“井底望天”,通過專訪的形式進行深入解答。
分析師:區塊鏈技術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感覺明顯不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這是什么原因?
井底望天:針對目前的疫情,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從短期來看,就是發生了COVID-19這么一件事情,但是如果從長期來看,病毒疫情在人類社會的爆發很可能將成為一種常態,比如此前爆發的SARS和MERS。正如微軟創始人蓋茨所言,針對大規模的疫病流行,人類社會還沒有做好準備。
面對馬上要防控疫情的緊迫局面,要在幾天內拿出一個區塊鏈解決方案,那么項目團隊的基礎框架和解決方案應該是比較成熟的。短期內要解決的就是處理一些技術細節,并且把用戶界面做出來,這點要求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幸運的是我們推出了一個平臺。此外,不能把區塊鏈萬能化,要看到它是一種架構性的基礎技術,跟物聯網的相似性更大一點,而不像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它們是一種解決具體問題的技術工具。
從長期來看,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對全球的國家治理、社會組織和個人行為的方方面面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為了應付這些挑戰,針對區塊鏈這種架構性的技術,眼光就不應該局限在這次能夠做到什么,而是區塊鏈技術在一種新的社會治理體系中間能夠扮演什么角色。目前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看區塊鏈技術發揮的作用,短期的要求是幫助建立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的管理平臺,中期要做成政務管理系統平臺,長期要打造一個智慧城市平臺。
分析師:此次疫情對行業來說是機遇還是打擊?哪方面更多一點?
井底望天:兩方面都有。疫情發生直接給經濟踩了急剎車,行業短期受到的打擊還是蠻大的。疫情不是說給區塊鏈行業直接帶來機遇,而是社會整體變化中的機遇還是有的。從國內來說,復工復產直接面對人員流動的問題,假設浙江和上海的雙邊人員流動,兩地監管政策都要求外來人員隔離14天后才能正常復工。這對于頻繁往來兩地的人員來說,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從國際上來說,美國限制亞洲、歐洲人員入境,各國陸續出臺類似政策,逐漸的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提倡聯防聯控,因為客源地機場管理不好,就會給落地機場管理造成很大壓力。
這兩種情境下都需要解決信息孤島問題,而且通過組建統一管理單位的辦法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實際上,這正是區塊鏈技術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它可以用最低的成本,通過一種平等參與的方式,來解決多方協同的問題。從社會治理和社會協同的變化角度看,可能對區塊鏈技術的部署是一個機會。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經濟停擺,幾千或幾萬人死亡,上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對任何一個國家和經濟體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全球在這方面的信息協同會加強,在不同的層面上,可能會催生一種新的信息傳遞機制。
分析師:據監測,信息安全方面的區塊鏈項目融資情況較為集中,這個領域是否出現了較為明確的市場需求?
井底望天:這是為了彌補行業發展的缺口。區塊鏈技術是一幫安全極客搞出來的,他們的理念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實現一些產品的功能。產品看起來比較簡單、速度慢、用戶使用起來不方便,很笨拙。第二批興起做區塊鏈的是互聯網一代,他們的開發特點就是快速實現功能、快速迭代,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在產品開發階段就留下不少安全漏洞。
目前區塊鏈行業越安全的產品使用起來越麻煩,用起來越方便的產品,安全性就比較差。面對不斷增長的用戶需求,這些已經習慣使用簡易產品的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也會留下一堆安全漏洞。所以需要一批專業的安全人員來彌合這個空白,一方面幫助用戶做保姆式的安全助理,另一方面對區塊鏈產品本身做安全性審計。今后,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越做越穩固,越做越安全的話,這種需求差不多就會穩定化。
分析師:區塊鏈行業的成熟度能否抓住這次數字身份、遠程辦公、社會治理升級的市場機會?
井底望天:應該是可以。針對這次疫情,井通和中國通服在武漢合作推出了基于區塊鏈的“健康靈通行”,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