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基建”熱度持續走高。相關部門明確了加快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關鍵時期的中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新基建”成為我國從頂層規劃到社會投資的“風向標”,有望促進2020年及今后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發展。
“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有哪些著重發展的領域,如何為這些領域的發展保駕護航?記者就此專訪了數據中心領域知名企業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
記者:“新基建”推出的產業基礎是怎樣的?
周超男:“新基建”政策的推出有較為成熟的數字經濟產業基礎。據IDC咨詢公司對全球數據總量增長判斷,2018年至2025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由33ZB增至175ZB。其中,近30%為實時產生;51.43%即90ZB以上,來自全球物聯網。中國數據總量年均增長率達30%,增速為全球最高,即將成為世界上數據總量最大的國家。
數據顯示,至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五大分區中,數據資源擁有最多的區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市場之一,伴隨著數據資源重要性的提升,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記者:隨著“新基建”迎來“風口”,有哪些領域將獲得發展機遇?
周超男: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銀行和數據資源庫,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數據中心是核心基礎設施平臺,所有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背后,都需要數據中心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基礎支持。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數據中心的機架數量為203.4萬個,到2020年有望增長到326.7 萬臺。另有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已達到1560.8億元,同比增長27.1%,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11%,增長潛力十足,成長空間巨大。
記者:在“新基建”背景下,數據中心的方向在哪里?
周超男:“新基建”下的新型數據中心要側重一個“新”字。首先是新范式。新型數智化數據中心,將數字、智能、智慧融為一體,通過“數智人才+數智存儲+數智管理+數智安全+高品質機房”等具體模塊,形成科學完善的新型數據中心新范式。
其次是新應用,數據中心將承載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催生的愈來愈多新應用,創造全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加速新舊傳統產業融合,形成全新的數智產業體系。
第三是新基礎。大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社會生產要素,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城市的數智基礎設施,通過數智化平臺和數據資源,為社會決策者和公眾提供大數據應用服務,賦能城市社會治理,探索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模式,全面系統地支撐數智城市運營及產業發展,構建數智孿生城市。
第四是新體系。對外,新型城市數據中心可以成為連接世界的功能節點,展示城市形象特色,融入全球經濟和社會體系;對內,新型數據中心是利用數智化、區塊鏈技術構建新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支撐節點,有利于打造社會誠信鏈條,降低社會運作成本。
記者:新型數據中心具體應如何架構?
周超男:高速、安全、穩定的智能數據網絡傳輸體系,是數字經濟時代新型數據中心的必要基礎。
在“新基建”背景下,依據“梅特卡夫定律”原理,綜合布局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新型數據中心,構建新型數據中心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結構點的整體布局;構建與新型數據中心結構點相匹配的,高速、安全、穩定的干線、城域、接入智能數據網絡傳輸體系,形成“先進新型數據中心節點+高速智能數據網絡傳輸”的點、線、面一體化格局。
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是以安全為前提,“新基建”下的新型數據中心更需提高安全等級,國家一體化數據中心布局:
一是層級布局:在一線城市由“大型數據中心+超級科學計算中心+智能數據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多云服務平臺應用管理中心”構成核心層;二線城市由“中型數據中心+高通量計算中心+云服務中心”構成匯聚層;三線城市由“分布式存儲+邊緣計算+大數據應用即時服務中心”構成接入層。
二是安全結構:普通型數據實現“兩地三中心”存儲模式:主運營數據中心+同城熱備份中心+異地災備中心。資源型數據實現“三活一中心”存儲模式:區域型矩陣式三活數據中心+異地災備中心。核心資源型數據實現“三活兩中心” 存儲模式:遠距離異地三活數據中心+同城熱備份中心+離線數據備份中心。
記者:如何看待“新基建”對于當前穩定發展大局,激活新產業的作用?
周超男:2020年新冠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是一個警醒,也是一劑催化劑。我國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辦公需求陡增,手游、在線娛樂、線上生產和生活交易異常活躍,使人們深切感受到數智技術的魅力。從無人機掃碼到使命必達的物流戰場,從智能護理、送藥機器人到遠程醫療,這都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空前融合教科書級的案例。
“新基建”是一場浩瀚龐大的社會經濟與民生福祉新工程,涉及工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國家物流樞紐體系等,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一頭連著巨大的社會投資與需求,一頭連接著數智技術供給側的提速升級,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迭代升級,線上線下快速融合,數智化產業創新融合是必然趨勢,“新基建”將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自主創新帶來深刻的現實影響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面對“新基建”的風口,既要搶抓千載難逢的機遇和窗口期,需要理性、謹慎、有序、穩健地發展,只有在國家統一規劃與指導的基礎上,合規、合理、科學、完善的布局規劃,充分發揮“國家主力+市場活力”,才能迎來中國數字經濟安全、穩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數字化轉型是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