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金融時報 (Finance Times) 報道,日本軟銀公司 (Softbank) 預計將會在今天宣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 ARM Holdings,收購價格高達 234 億英鎊 (約合 310 億美元),這將成為英國脫歐之后的首個大規(guī)模并購交易。
那么問題來了,軟銀是否能夠像當年打造淘寶一樣,在物聯網領域再塑一個王者呢?
首先,讓我們先向 iPhone 致敬,它是讓所有人如此的著魔,每天早上,上班族們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掛在吊環(huán)上,在公交車和地鐵里,像極了整齊劃一的掛爐烤鴨。但更重要的是,它把‘生態(tài)’這個概念給引入了進來。這不亞于黑夜里咔嚓來了那么一下閃電。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最厲害的科技公司莫過于打造一個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軟件的生態(tài)讓 Apple 給做了,那么硬件的生態(tài)誰來做呢?
小米說:我來做!它希望以小米手機作為切入點,讓中國家庭的每個角落的數字產品上都印上小米的 Logo。
樂視說:我來做!盡管它的很多設想,僅僅是停留在 PPT 上,盡管很多部門如今仍然是在虧損,但是它說,相信我,在資本的推動下,這些虧損的部門整合到一個生態(tài)里的時候,就猶如變形金剛合體一般,會爆發(fā)出巨大的能量。
他們管這樣一個互通互聯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稱作為物聯網,英文簡稱是 IOT,(英語:Internet of Things,縮寫 IoT),它是互聯網、傳統(tǒng)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用戶在環(huán)境里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細小的行為都化成了流動的數據,匯總到云端,再經過整合,分析,演化出一種無縫式的,貼近人性的服務。
當然,這樣一套互通互聯的系統(tǒng),可以放在家里使用,這就成了‘智能家居’;也就是以小米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努力實現的‘生態(tài)’,但它同時也可以安裝在工業(yè)環(huán)境,辦公場所,建筑大樓,交通等領域,以便來取代那些日漸陳舊,各自為戰(zhàn)的生產設備。
在進行了上面一番描述之后,不知道你的腦洞是否就此打開?它能完全塑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來?。∪欢锫摼W’的概念終究沒怎么火起來。上一次它蹦上人們的飯桌,還是 Google 公司以 32 億美金收購 Nest(一款室內恒溫器)的時候。可那已經是兩年半以前的事了。這個話題在沉寂了兩年半的時間后,今天,一條爆炸性的科技新聞讓所有人都再次意識到了它的存在:軟銀集團正在以 243 億英鎊(全現金,折合成 310 億美金),收購 ARM 公司。
310 億,它完全可以躋身于近期重大商業(yè)并購案例中。你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這些商業(yè)并購案例:Dell 以 670 億美金收購 EMC;Arago 以 370 億美金收購 Broadcom;微軟以 262 億美金收購 LinkedIn;Facebook 以 220 億 收購 WhatsApp,HP 以 190 億收購 Compaq。
從 Google 收購 Nest 公司,到如今的軟銀集團收購 ARM,這兩者之間整整過去的兩年半的時間,這兩年半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個市場究竟孕育的如何了?ARM 公司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讓軟銀不惜豪賭未來?物聯網真的是下一個‘淘寶’嗎?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回答這幾個問題。
物聯網在這幾年發(fā)展的如何了?
事實上,在這幾年時間,風投資金一直在不斷地涌入物聯網領域。
目前相互連接的設備數量已經超過了全世界人口總額,而且預測這個增長勢頭還將進一步上揚。預計到 2020 年,260 億的‘物品’將連接到互聯網上。如果這種全面連接的格局氣候一旦形成,那么它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顛覆性,無論是消費者領域還是企業(yè)級領域,都將迎來空前的沖擊。
而目前,物聯網的發(fā)展尚屬起步階段。如果單純就消費級市場來說的話,其中活躍的只是一些發(fā)燒友而已,企業(yè)級市場上先行試水的公司也不多。如果要搭建起來一個完整的物聯網系統(tǒng)是極其復雜的一件事,對于任何一個具體的子市場,你都能夠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出來。下面就展示了目前在物聯網領域活躍著的公司:
麥肯錫公司在最近針對物聯網市場進行調研,得出下面的結論:未來物聯網重點發(fā)展領域是:汽車產業(yè)、智能家居、醫(yī)療設備。在《麥肯錫全球機構報告》中,物聯網將帶來 3.9 萬億到 11.1 萬億的產值。下面的圖就說明了各自領域即將創(chuàng)造多少的產值(它給出的是一個范疇,存在最低值和最高值)。
為什么物聯網產品即便這幾年沒有什么驚艷的產品出現,但是還是源源不斷地吸引著資本涌入呢?
首先是物聯網發(fā)展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如今內置了 Wifi、3G/4G 無線網絡功能,耗能更低的芯片更加小巧,強大,最重要的是,這些芯片的制造成本越來越低。另外一方面,支持電子設備相互通訊的軟件網絡的開發(fā)成本,維護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在最近這幾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非常棒的產業(yè)內,產業(yè)間的整合,徹底打開了人們的想象力。就比如說,Nest 這款室內恒溫器,一年都賣出去 100 萬臺。在 2013 年,Tesla 推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車載互動屏幕;現在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出現在天空中,智能手機現在可以將家中安全攝像頭的影像實時傳輸過來,智能手表可以監(jiān)控我們的健康狀況,同時還可以發(fā)照片、郵件、和文本信息。
那么物聯網對于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來,讓我們用一個‘聯網的洗碗機’來解釋這一切。
假設現在的飛利浦公司,專門生產消費級產品制造商。忽然有一天,你現在準備往最新研發(fā)的洗碗機上安裝一個感測器以及 Wifi 芯片,并對外宣稱這是一款前所未有的‘智能’家電。想想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其實,這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飛利浦自己一家公司是沒有辦法完成這一切的,因為這還牽扯到 App 的設計,易于消費者上手,同時,他們還需要一款 API,這樣諸如 Smart Things 這樣的家居自動化軟件才能做到有效的控制。
如果飛利浦公司真的做到這一切,那么問題來了,它還是一家單純的消費級硬件制造商嗎?它是軟件公司?一款設計 APP 和 API 的功能?當然不是,飛利浦將繼續(xù)生產自己的硬件設備,并將其余的工作全部外包出去。然而就算它能做到如此涇渭分明的劃分,飛利浦公司其實也已經‘脫胎換骨’了。因為它所開發(fā)的洗碗機要達到智能化效果,必須能夠電網聯網,并在合適的時間選擇經濟效益最高的途徑,為用戶節(jié)能省水。這里面牽扯到大量的數據,那么我們可不可以說,這家公司已經成為了一家數據通訊公司呢?
更妙的是,這款洗碗機還能通過傳感器等設備,自我感知什么時候進行維護保養(yǎng),將設備運行的風險降到最低,真正實現‘防患于未然’。用戶這下可以完全甩手,工程師會自己拎著箱子上門來服務的。同時,這款洗碗機的功能還是可以拓展的,通過無線網絡,對軟件進行功能上的升級,正如 Tesla 的車子買了之后,跟智能手機似得,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
拿一個‘洗碗機’的例子說了這么多,只是為了想讓讀者知道,如果物聯網技術條件成熟,它將徹底顛覆現在每一家公司的商業(yè)模式。洗碗機公司將成為一家‘服務型’公司!
請記住,這個消費級市場已經發(fā)生了某些在外人看來微不足道,但是卻意義重大的變化:消費者現在購買的并不是一款簡單的洗碗機,在他們的概念里,他們是在買‘洗碗’本身這一項服務,硬件設備只是服務中的一個途徑而已。
商家再也回不到過去,比如通過各種打折促銷,讓消費者抱著一臺機器回家,往他們的手上塞上幾張質保卡片,就徹底不管了……
物聯網將給哪些行業(yè)帶來巨大的增值機會?
物聯網這個范疇實在太大了。它的底下有數不清的平臺,硬件還有軟件。這跟智能手機行業(y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后者無非就是三種形式:手持,平板,手表以及兩個操作系統(tǒng):iOS 和 Android。而物聯網則不同,我們必須將某一個具體的行業(yè)與物聯網概念相結合,具體行業(yè)具體分析,但總的來說,
以‘數據’作為服務的物聯網領域,競爭著實激烈
這個領域特別火熱,里面有 AT&T 的 M2X,Autodesk 的 SeeControl,Xively,ThingWorx,ThingSpeak、DeviceHive 等公司。該領域目前的競爭激烈,利潤率很低,在中間做到差異化實屬困難。但毫無疑問,這個領域將在未來迸發(fā)出巨大的價值。
分布式計算進一步加速
所謂‘分布式計算’,意味著某些具有‘自我意識’的服務器、機器、設備,能夠相互進行通訊,共享一個網絡,以此來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并實現本地識別,用戶登陸,性能拓展等功能。
像 Amazon、Google 這樣的公司,正在通過自己搭建的平臺,進一步地走向現實深處。我們現實世界的各種‘實體’,搭載了能耗極低的操作系統(tǒng)之后,真正打開了‘嘴巴’和‘耳朵’,做到了相互的對話。
物聯網安全服務充滿潛力
在過去的 18 個月內,物聯網領域爆出很多安全隱患。比如嬰兒監(jiān)控器被入侵,FBI 警告說:汽車在駕駛過程中也可能被‘黑’,酒店的平板電腦還有電力系統(tǒng)都有可能遭到入侵。IOT 對于黑客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天地,但是對于安全專家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針對物聯網領域的各項安全產品和服務將不斷涌現!
總結一下,物聯網領域是非常好的長期投資領域,投資人對此提前布局是明智之舉。但是你在之前的圖中可以看到,物聯網領域中已經活躍了那么多家科技公司,為什么軟銀集團會偏偏選擇投資英國公司 ARM 呢?
ARM 的優(yōu)勢所在:
1,ARM 專門生產高效能的芯片,驅動著一波高過一波的智能手機浪潮。在 2015 年,全世界范圍內,95% 的智能手機里都有 ARM 的科技;
2,在 2015 年全世界出售的芯片中,有 30% 的芯片都來自 ARM。與此同時,ARM 的知識產權還在長期,源源不斷地給它帶來持續(xù)性的收入。
3,分析師稱,在 2017 年,ARM 的收入將達到 13 億到 13 。5 億英鎊,EBITDA(未計利息 、 稅項 、 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 8 億 2 千 5 百萬到 8 億 4 千萬英鎊。
4,受益于英鎊兌美元的匯率貶值,以及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中,ARM 公司不斷地多元化營收渠道,已經成功地將自己的影響力從移動領域擴散到了其他領域:內嵌式系統(tǒng),網絡,服務器,所以它的估值才會一路走高
5,全球擁有 4,064 名員工。
ARM 公司在物聯網的底層架構上扮演著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角色。用軟銀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 CEO 孫正義的原話來說:‘跟 ARM 的這次并購談判只不過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這里面不存在任何英國退歐事件的影響。我只是單純對物聯網所蘊藏的潛力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值。’
這并非是應付媒體的冠冕堂皇之詞,事實上,軟銀集團長期以來都對物聯網領域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和極大的興趣。在 2013 年,它就收購了一家位于物聯網軟件公司 Sensinode。
最后回到關鍵的問題上:這一手賭注壓對了嗎?
電子商務所引發(fā)的想象空間已經被資本徹底擠占,曾經的喧囂與熱情一點點的耗盡。作為投資人,他們永遠在想五年,十年后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用時間的維度,趨勢的形成,來給自己的資本價值帶來大幅度的提升。經過上面的介紹,我想每一個人都不否認未來世界向物聯網轉型的可能,但是究竟誰會成為其中一騎絕塵的佼佼者,現在尚看不清楚。
畢竟,這個領域所存在的未知和變數實在是太多了。
一方面市面上有那么多的應用,軟件,和硬件,還有不同的平臺架構,如何將它們統(tǒng)一到一個標準之下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zhàn);
另外一方面,因為物聯網涉及到生產和消費底層,這會帶來海量的敏感信息,如何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性又是一大難點。
最后,你還要做到系統(tǒng)的易用性,要知道這是技術普及推廣過程中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
也許正因為變數很大,所以軟銀集團才會選擇物聯網領域居于上游的科技公司 ARM,只是它在若干年后是否能成為‘物聯網中的淘寶’,那就很難說了……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