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沒讓我們停工停產,反而讓我們更忙了。”電話中,新松機器人創始人、總裁曲道奎告訴人民政協報記者,疫情給新松公司增加了很多新業務,不僅僅要生產本來的主營產品,更多的是在給防控疫情提供大量“硬”物資。
醫院隔離點急需無人配送、無人送餐車,醫院急用智能調節床。在新冠肺炎面前,機器人成了一種“剛需”。“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新松公司給遼寧地區就捐贈了包括無人配送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智能床等34套各種類型機器人,價值610萬元。”曲道奎說。
機器人企業生產口罩,在平時似乎難以想象。但事實上,2003年非典期間,新松公司應急研制了口罩生產線。面對今年疫情,新松公司又迅速把原計劃生產潔凈機器人的2000多平方米潔凈車間緊急征用,組織投產了10條口罩生產線。“我們之所以可以迅速轉產,主要是得益于公司強大的數字化研發中心和加工中心。”曲道奎說。
談起新松公司的主業,曲道奎說,目前在行業里新松公司復產情況應該是比較好的:一是公司在管理上比較到位,員工在得到安全保障的同時能積極復工復產;二是目前還有一部分去年的訂單存量,所以從短期來看,影響不是很大。
不過曲道奎也坦言,在除中國以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加重的情況下,從長期來看,包括新松公司在內的機器人行業也很難“獨善其身”。海外訂單會受到一定影響,同時機器人行業屬于高端裝備企業,一些核心部件仍需從國外采購,海外疫情持續時間長短,會直接關乎國內機器人行業的生產。“這也在提醒國內的機器人行業,要加快在自主核心部件方面的創新研發,有所突破。”曲道奎說。
雖然有著暫時性的困難,展望行業的下一步,曲道奎仍認為前景可期。“在疫情的刺激下或許會讓機器人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如消費類機器人、醫療類特種機器人、檢測類機器人等都可能迎來新的需求,同時包括智慧醫院、垃圾處理等城市智能系統也會對機器人產生巨大需求。”
此外,曲道奎判斷,在疫情之后,工業機器人也將迎來新的機會。“如果說近些年來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正在提速,那么此次疫情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催化劑’,智慧工廠、數字化工廠等都將成為制造業的一個‘必選項’,加速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制造模式的改變。疫情有可能會使中國制造業往前邁出一大步。”曲道奎說。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