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底,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CRS)發布報告《美國半導體制造:行業趨勢、國際競爭與聯邦政策》,闡述了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全球競爭態勢,以及政府在該行業所起的作用。
1. 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重要地位
2013年美國國內約有820家公司涉足半導體或相關的設備制造行業,其對美國經濟的價值貢獻到2014年已達到272億美元,約占美國制造業總產值的1%。2015年,總部位于美國的半導體公司的海外市場銷售額為418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83%),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美國高科技出口產業的代表。在知識產權方面,美國高通、英特爾和博通等主要半導體制造商是專利大戶。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2015年半導體及相關設備制造業的員工數量為18.07萬人(較2001年下降了38%),該行業員工數量占制造業總員工數量的1.5%,平均工資約為13.81萬美元,是美國制造業員工平均工資的兩倍以上。
2. 全球競爭格局
到2015年年底,全球共有94家先進的晶圓制造廠商,其中17家在美國,71家在亞洲(其中中國有9家),6家在歐洲。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處于領先地位,但自90年代開始其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顯著下降,至2015年僅有3家日本芯片制造商位列全球排名前20——東芝、瑞薩電子和索尼。而與此同時,東亞其他國家已成為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市場的主要公司。韓國三星電子和海士力目前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半導體公司。
3. 美國聯邦政府扶植政策
2015年,國會完善了研發稅收抵免制度。同年7月,美國頒布行政命令設立“國家戰略計算計劃”,其中一個關鍵目標就是在未來15年里,在目前半導體技術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開創一條通往未來高性能計算系統的可行道路。美國聯邦政府其他的支持工作還包括:半導體技術先進研究網絡,安全與可靠的網絡空間計劃中的“安全、可信、保障和彈性的半導體系統”項目,2020及未來納米電子器件發展計劃,以及節能計算:從設備到架構計劃。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