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技術作為現代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已經在眾多領域取得了大幅發展。例如汽車、醫療、航空、生物工程、以及未來的智慧工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迅速推進,機器智能化成為主流,對傳感器的應用需求也持續提升。顯然,傳感器已經是信息社會中重要的基礎設施,是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物聯網、車聯網等取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世界各國對于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日趨重視,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傳感器巨頭也加大了研發投入與市場投入,從而維持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而部分科技巨頭為了新興項目的布局,同樣加大在傳感器領域的投入,以投資、并購等方式獲取更大話語權。
另外,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使得人們對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的應用更為接納,促進了傳感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根據統計機構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相應支出預計將會超過340億美元,由此將會刺激世界傳感器產業獲得巨大的增長。
而具體到國內來看,伴隨物聯網、機器人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傳感器市場擴張迅猛。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傳感器市場規模約為1500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再度擴大。有關專家預計,202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或將突破2000億元。
目前,智能化、信息化潮流席卷全球,國內各個主要行業均在大力推動轉型升級,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加速落地,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智能汽車等加快發展應用,使得傳感器技術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銷售市場前景更是受到看好。研究機構預測,未來5年內,國內傳感器市場銷售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據悉,國內傳感器產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布局,并出現了區域性企業集群。當前,國內傳感器企業主要聚集于長三角地區,逐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陽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布局。
特別是在國家利好政策的全面支持下,國內傳感器產業發展迅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日益提高,涌現出了一批具有技術實力的優質傳感器企業,并在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端形成完整產業鏈,為本土傳感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產量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做大國內傳感器市場蛋糕發揮了積極價值。
不過,相對而言,國內傳感器市場仍然存在不平衡狀況。眼下,國內傳感器高端市場仍然主要由國外企業把持,本土傳感器企業則以中小企業為主,在中低端市場占據一定優勢。因此,總的來看,國內傳感器市場的增長福利并未完全落到本土企業身上,未來市場的競爭與布局還需仔細思量。
可以預見的是,在新基建建設確立以來,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基礎充電設施等領域都十分以來傳感器的進步與革新產品。根據眾多權威機構的預測,在未來幾年,傳感器產業的規模將破千億。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